宋时安忙不迭点头:“想去,想去呢!”
结果因为家里没夫郎的厚衣裳,两人把骡子拴好,槽里装上一斗好饲料后,许仲越又和宋时安手牵着手去成衣铺子买秋冬天穿的夹袄。
路上人多,宋时安想把手从许仲越手里抽出来,许仲越却握得紧紧的,带着薄茧的指腹在他手心不住摩挲,宋时安只好红着脸作罢。
成衣铺子里,宋时安看中了一件浅湖水碧的夹袄,面料摸着厚实光滑,有韧性,确实是好缎子做的,只是转念一想,山上树多,这好料子穿出去,怕不是一天就划个大口子?
而且有点贵,掌柜的说了,这里头用的是新打下来的好棉花,外层和里料都是上好的杭绸,袖口和下摆还刺绣了精致的花草鱼虫,整个加下来,得一两银子一件。
这也太贵了。
宋时安盘算着,等新店开张有进项了,手头宽裕了再买也不迟,便让掌柜的去拿粗布做的夹袄。
没染色的粗布袄子灰扑扑的,宋时安拍了拍,掌柜的忙说:“也是用新棉花做的,厚实软和着呢。这件只要五十文钱。”
“就是这件,要了!”宋时安刚要摸钱袋,许仲越却已经掏出碎银付账,他还指了指搁在旁边的杭绸袄子,说:“这件也要,都给包起来。”
“好嘞好勒!”掌柜的一口气做下两单生意,顿时喜笑颜开,不但用厚纸把袄子包得四方整齐,还塞了好些樟木块,免得雨水多生虫。
出了店门,宋时安才摇头:“这么贵,绸缎料子也不经脏啊。”
许仲越笑:“你穿起来好看。”
湖水碧色更显得宋时安白净,像是湖面上的新雪,好看。
第二天一早,许仲越套好骡车,宋时安抱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猫腰进去,汉子一声喝,骡子迈开四蹄,在青石板的路上跑得平稳且快。
宋时安的心情跟郊游似的雀跃,自然没注意到,他们往镇外去的时候,有人骑驴往镇子里行来。
宋时金只比宋时安小三岁,如今十五六的俊秀少年郎,正和书童一起回家。
王娇娇一门心思只让他读圣贤书,故而他知道宋时安病死了,却不知道后头的起起伏伏。
骡车和驴子擦身而过时,宋时安嚼着肉脯探身出车子,一手搂着许仲越脖子,往他嘴里塞肉干吃。
宋时金浑身一震,险些从驴背上摔下来,青天白日的见鬼了!
--------------------
第二十三章
骡车跑得飞快,转眼间已经出了镇子,清晨明晃晃的大太阳下,只能看见健壮的四蹄扬起团团飞尘。
宋时金惊魂未定的扭过头看了许久,直到骡车的影子都没了,他还在微微的喘着气。
“抱琴,你看见没?”
小书童抱琴拽着缰绳,牙齿也在打战。
“看、看见了,但贱……宋时安好像是有影子的,少爷,咱们先回家去再说吧!”
其实宋家不过小富之家,两代之上都是土里刨食的贫苦人,没甚根基的人家,哪儿来的什么少爷不少爷。只是王娇娇从小懂的给儿子造声势,抓周时抓了个涂蜂蜜的砚台,便说自己给宋家生了个文曲星下凡。
宋时金开蒙读书,歪歪扭扭写下第一首歪诗,王娇娇便给夫子塞了五钱银子,让他巴巴儿的跑到宋遇春面前,赞宋时金天资聪慧、将来一定能连中三元,替宋家光耀门楣。
王娇娇见同一个书院读书的孩子,若是书香门第或大富之家,都随身带个书童,帮着跑腿忙活,让学生读书无后顾之忧,忙买了个书童回家,还让宋时金给他起名字。
宋遇春听说小书童叫抱琴,还皱了皱眉问“为啥不叫抱书?或者三元?”
王娇娇见儿子被训得耷拉下眉眼,忙说:“你那些名字多俗啊,哪儿有抱琴好听文雅!”
宋时金考中秀才时,王娇娇喜气洋洋,跟儿子真连中了三元一般高兴,她明明是个抠门的妇人,却扭着宋遇春,非让宋家酒楼开流水席迎宾客,吃了不必给钱,只要替宋时金高兴,说句喜庆吉利话就行了。
那一回,宋家酒楼陡然宾客盈门,碗碟子摞出几人高,宋时安蹲在厨房起身活动腰的功夫都没有,直洗到深夜,才得了一个白面馒头,同沾喜气。
如今秋闱还差一个来月,王娇娇的海口早夸出去了。
“中举人是必然的事儿,只是不知咱们家金子能考中解元、亚元还是经魁了。”
食客们多多少少知道些科考上的事儿,也知道酒楼老板娘的好儿子一旦考好了,他们又能白吃白喝,自然懂得凑趣,把宋时金夸到天上去了。
一大早上,酒楼还没开门,常年和宋家酒楼合作送货的正从骡车上往下搬运鲜鱼、鲜肉,大捆的各色菜蔬,宋遇春一面清点菜品,在清单上逐项画勾,一面看着骑毛驴的少年远远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