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他也不是壮汉,可男人天然有一把子力气,帮邻居拎煤气罐也不在话下,如今这双儿的身子,他稍拎抬些重东西,脚都站不稳,晃悠得厉害。
等挣下钱来,得空得自制个哑铃、拉力带之类的练一练力气,不然做事情不方便。
“咯噔”一声,院子里有响动。
宋时安趿着鞋推开窗,果然是隔壁的芸哥儿站在梯上,一手擎着伞,一手提着菜篮冲他笑,地上是他刚扔过来的小石头。
“安哥儿在家呢?我娘从外公家里回来了,带了挺多蒿菜,吃不完分你一些!”孙叔的老婆黄婶子是从附近乡下嫁过来的,和孙叔一共养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在镇上大布庄老板手下干活,极得老板信任,一个月里,有大半个月要出去收布料做生意。二女儿前年嫁到了隔壁镇上,听说夫家家境很殷实。
孙家手头宽裕,黄婶子隔上几个月便带东西回娘家,接济接济娘家人。
“行,清炒蒿菜加点猪大肠,挺好吃的。你吃不吃?”
“那是必须的!”芸哥儿和他混熟了,才不跟他客气。
宋时安点点头,顺着屋檐绕到围墙旁,把侧屋里放着的梯子也带出来,架在自己家这边墙下,他先帮芸哥儿接了伞和篮子,芸哥儿轻巧跨过院墙,就从梯子上下来了,衣裳都没弄脏,也不必绕一圈。
两人一起进了厨房,宋时安先把关起的灶膛打开,留的一线火种子点起来,又把大锅倒上半锅水,放上隔水用的井字木条,这才把木头蒸锅放进去。
“还没过早吧?我昨晚包了烧麦,一起吃。”
这木头蒸锅和底下的井字木头隔水条,小推车上的筷篓子都是孙叔用余料帮他打的,听说宋时安生意红火碗筷不够,还说要给他做些木头碗筷过来,不收材料钱,甚至也不让宋时安付手工钱。
孙叔这人古道热心,把东西给宋时安送过来,满脸都是同情之色,宋时安想忽略都忽略不了。
“也没个男人依靠,这日子怎么办呦?”孙叔渐渐知道宋时安家里糟心事,更是同情这孤苦无依的双儿,年纪拖得越来越大,夫家还没着落,真是可怜。
宋时安嘴角抽抽,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笑着道谢。
这时候的人都这么想,他没法和孙叔解释,他堂堂一个大男人,只想靠自己两只手过日子,压根不指望什么“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芸哥儿闻着蒸锅传出来的香味,吸溜吸溜口水,把蒿菜掀开,说:“底下还有个大鱼头、鱼尾巴,我爹妈都不爱吃鱼头,嫌弃鱼尾巴刺多,说没啥肉要丢了,我赶紧拿了过来,你肯定能朽……朽木……”
他眨巴眼,想半天开蒙老师常夸自己的话,“哦对了,你肯定是朽木不可雕也。”
宋时安哭笑不得:“是化腐朽为神奇吧?”
“有区别吗?”
宋时安果断说:“没有。”芸哥儿和时下哥儿一样,只开蒙学了几个字,会识数买东西,能写自己的名字,他天真直率,贪吃可爱,宋时安很喜欢芸哥儿。
孙叔夫妇俩在帮芸哥儿相看婆家,其实宋时安觉得,如果非要结婚的话,他和芸哥儿凑一对,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芸哥儿圆脸圆眼,挺符合他审美取向的,可惜,双儿和双儿不能成亲,孙叔再同情他,也不能同意的。
他摸着下巴想了一下,说:“鱼头就做个鱼头泡饭,鱼尾巴正好让我试试鲜鱼糊汤粉。”
水滚开了,他揭开盖子,数了十二个烧麦出来,又取出小碟,倒了醋和一点酱油,撒一撮白糖调味,加上切得细细的姜丝,做调味料蘸着吃。
芸哥儿满脸惊讶,盯着热腾腾的烧麦:“这啥玩意啊,包子还开口的?”
宋时安忍俊不禁,烧麦也是江城有名的小吃,跟包子饺子是有些形似,中间却不捏合,馅儿以糯米为主,一般会加上香菇丁和猪肉,宋时安起步阶段还在攒第一桶金,改成了香菇丁和切碎的猪下水,鲜酱油调汁,撒上层胡椒面,蒸出来特别的香。
芸哥儿迫不及待夹了一只吃,宋时安提醒:“小心烫!”
提醒晚了,内里的重油和汁水烫的芸哥儿舌尖发麻,他也舍不得把咬下来的烧麦吐出去,一边哈气一边往下咽,连吃完四个,才竖起大拇指:“好吃!”
又说:“我爹娘让我好好和你学学,有你这一手好厨艺,嫁去夫家能独自操持一桌酒菜招待亲戚,让夫家长脸面,我才能受重视。”
宋时安皱眉,被他说出食不下咽的感觉来。
“……你有空过来,我可以教你。”独门秘方他自是不会外传,但教芸哥儿先学刀功,再掌握七八个家常菜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