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带着三条狗朝山上走。
上山的路弯弯绕绕,具体有多少个弯谁也说不清,圆圆本来嚷嚷着自己要数,结果数了没几个就把这个事情给抛在脑后了。
唐似和大黑,还有阿黄最快乐,上蹿下跳的,一会儿就钻进旁边山里了。
老李还不忘叮嘱:“你们可别跑远了,就在这路边上转转,往里面走小心碰上野猪。”
“小花知道什么是野猪吗?那可不是你平常喜欢咬的猪骨头那个猪,野猪可凶了,能把你挑飞,飞上天!”老李吓唬着唐似。
唐似不满的朝他叫了几声,和他争辩。
笑话,她会怕野猪?
好吧,就算她现在这具身体打不过野猪,可还有大黑在呢,就算打不过,难道她不会跑么?
这条上山的路全靠人走出来的,一些人上山的时候会顺手带上一把镰刀或者一个小锄头,一路走,看见这条路上有长出来的草就顺手给除了。
这条路才会一直保持的这么光秃秃,方便大家上山下山。
每年老李都会来,但今年走得明显没有往年那么顺利了。
走那么一小段他就得停下来歇会儿,缓缓腿脚,匡老师也是,老两口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还不忘挥挥手,让李建明他们继续往山上走。
“你们不累就继续走,不用管我们,我们歇歇,待会儿就能追上你们。”匡老师道。
李建明几人一开始还会留在原地跟着一起等,后来发现他们如果留下了一起等,两个老人就不会休息太久,反而怕他们等久了,急急忙忙就会起来催促着继续走。
于是后面他们也不留下来陪着一起等了,反而招呼着唐似和阿黄留下来。
唐似本来就会在旁边等着,阿黄和大黑反正就是跟着她,她去哪里,它们就去哪里。
这样一来,匡老师跟老李就能好好休息一下再继续往山上走。
老李说去年他上山花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今年走上山却花了将近两个小时。
去年有人给捐了一笔钱,把山上这座庵堂给修了一下,在背后更高的山顶上还给建了一个亭子,亭子里放着一个功德箱。
说是庵堂,却取了一个寺庙的名字,住在这里的有男有女,还有小孩。
小孩是山下的孤儿,妈妈得了白血病走了,爸爸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本来他跟着爷爷相依为命,可去年夏天,爷爷没熬过去那个三伏天也走了。
于是家里就只剩下小孩一个人,最后被接到了山上来,住在庵堂的大家一起养着他。
老李跟匡老师每年都来,再加上就这么个镇子,大家都熟悉,于是就坐在一起聊了聊。
唐似绕着寺庙跑了一圈,就又跑了回来,趴在旁边听匡老师他们聊天。
小孩早就过了上学的年纪了,按照镇上小孩的年纪,今年都得上三年级了,大家商量着等今年开春一开学就送他先去幼儿园待着,下半年再开学的时候到时候再看看情况。
“要是跟得上课程呢,下半年就顺利去上一年级,我们已经跟学校那边商量好了,能减免的都给他减免了,也花不了多少钱,我们这几个还是供得起的。”
“衡安也说,只要他好好学,愿意学,后面考上高中了,他也供着,让这孩子上高中,说不定以后啊还能考个大学,咱们镇上就又多一个大学生咯。”
“……”
小孩也在,一直乖乖坐着,身上穿着一件旧棉袄,有点大了,听说是李衡安小时候穿过的,他一直在看唐似跟阿黄。
后来趁着几个大人聊天的时候,他就蹭了过来,蹲在旁边剥瓜子给唐似。
唐似对瓜子仁没兴趣,给她塞牙缝她都嫌难受。
见唐似不吃,他就又转向阿黄。
阿黄是不吃别人给喂的东西,哪怕对方只是个小孩。
见两只狗都不吃,小孩好像还有点失落,正好这时候李衡安从外面回来了,他立马站起来跑过去,喊了一声:“衡安叔,给你吃瓜子!”
李衡安低头一看,他手心里有一小捧的瓜子仁,顿时有点感动,伸手捏了几颗塞进嘴里,又摸摸他的脑袋,道:“我吃过了,剩下的你自己吃。”
其他人都夸这个孩子知道感恩。
刚刚目睹了他喂狗被两只狗拒绝的圆圆揭穿了真相:“刚刚他还给小花和阿黄吃呢,小花和阿黄都不吃的。”
大家一愣,紧接着都笑了起来。
李衡安也笑,拍了拍小孩的脑袋,推着他走向唐似这边。
他蹲下来看了看唐似,又看了看一边的大黑,琢磨了一下,说了一句:“小花是不是胖了?”
“胖了吗?”匡老师也低头去看唐似,还伸手摸了摸她,“好像是胖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