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三皇子抛弃糟糠,首先就站不住脚,他们要是太过为三皇子说话,只怕名声也就没了。
再者还不是有南边的后周嘛,到时候将军再打几场仗,回来说不得又是一个亲王!
徐秀越采取这种不解释不改变的强硬态度也是被逼无奈,她倒是想将自己的想法传递出去,让天下都奉行“谁有错谁净身出户”的原则。
奈何现在并不是最好的时机。
男人三妻四妾本是常事,她所谓的负心,在某些男人看来,根本不是大事。
徐秀越之所以将爵位都分给田氏,为的是告诉天下人,她的态度,也是给女子撑腰,而后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个时代的婚姻观。
不过很快,京城中有女人替徐秀越解释了。
一个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德行有亏,刚刚发迹便要抛弃糟糠妻,一个是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前儿媳,是她儿子负心的苦主,咱们皇上,这是大义灭亲呢!
皇上还不是为了咱们?
当初一个前后院住着,现在发达了,那些男人就有了花花肠子,要是皇上容许了,咱们的日子可怎么过?
不知道起源于哪家的夫人,但是官宦人家的夫人交际多,这样的说法很快传遍了京城。
徐秀越在男子中的支持度急速下降的同时,在女子中的支持度却直线上升。
当然也有女人宣扬传统,认为纳妾是常事,女人不该善妒,顺便还给自家男人纳个妾以显示他们家的女人,贤良淑德。
或许她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女儿们有个好前程,但当她们相公在朝堂被捉小错申斥之后,便再也不敢标新立异了。
徐秀越这也算是偏向引导了,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徐秀越觉得也可以不那么公平。
何安正搬出了郡王府,用剩下的钱财买了个宅子,挂上了将军府的牌子,却没有着急迎娶新妇。
徐秀越还在纳闷,他死乞白赖宁愿和离也要娶人家侍郎府的姑娘,怎么这会又不着急了,然后她就收到了何安正的请婚帖子。
请求徐秀越为他与吏部尚书家的嫡女赐婚。
徐秀越:……
第148章
何安正的婚事又在京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主要是因着他之前和离的风头还没过去,另外就是他给的聘礼……略显寒酸。
与之相对的,田氏在和离之后沉寂了几天, 忽然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 想开了,开始各家宴会的参与。
元朝第一位女郡王,甭管她出身如何,走到哪里都是稀奇的香饽饽。
而田氏也忽然发现, 和离后的日子,并没有她想象的那般凄苦。
首先是地位上的变化, 如今她就是王府的主子,想干啥干啥,想吃啥吃啥,更何况当初和离,大半家产都归了她, 她现在可真是有钱有闲没男人,快乐的很。
张氏本还担心田氏会想不开,见了几回见她比往日里更欢乐畅快的样子, 也就放了心。
田氏这边肆无忌惮地在京中游走,人也豁达了许多, 竟也引得不少夫人十分羡慕, 因此与之交好, 因此得了几个手帕交。
既然有人羡慕, 自然也就会有人嫉妒, 有些人说起酸话来也不过是嘲笑田氏是下堂妇, 没有男人要。
田氏才不管这些,谁是真正的痛快谁知道。
何安正反正是不痛快。
他之前要纳妾的事情在一小众圈子里还是都知道的, 尤其是户部侍郎家交好的人家,都听到过风声。
当初他为此与郡王妃和离,众人还说这位郡王也是个痴情的,谁知道他转而便娶了吏部尚书家的嫡女。
这件事让侍郎家的姑娘因为蒙羞多日都不敢出门见人,而众人也知道了,这位前郡王爷,不是情根深种,是觉得前王妃的身份配不上他了。
这样的行为到底让人有些不耻。
因此何安正的大婚典礼上,送礼的人虽多,但真正上门恭贺的,却只有相熟的几个。
徐秀越对何安正的想法也有了些猜测,一则就是何安正想娶一位真正高门大户的大家闺秀以改变出身,二则就是何安正想在朝堂中有一门得力的岳家。
徐秀越叹了口气,是她还没有完全将自己的身份认清。
如今,她已坐帝位,那么她的儿子们,也成了皇子,为前程筹谋也是正常。
自从徐宁安的事情之后,或许她与何安正之间已经有了些裂痕,当初何安正以军功邀功,希望她答应纳妾,在她拒绝之后,也偶有听说何安正觉得她处事不公。
大约是觉得自己付出良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