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百姓们听闻,皇帝原先所管辖的留仙府,就是靠着这些连年丰收。
于是愿意尝试的百姓们多了起来,在今年的秋天,元朝喜获大丰收。
徐秀越在朝堂上看着各府上报的粮食产量,心下安定许多。
她以强权上位,且又是女子,靠的是手里的兵权,要让天下认可,则必须要做出比男性皇帝更佳的政绩才可以。
百姓们要的其实很简单,只要丰衣足食,他们便能安稳度日。
今年在各丘陵地区推行的棉花种植应该也有成效了,这个冬天,应当是温暖的冬天。
这一年的新年格外热闹。
这是多年战乱后难得的和平年,京城脱离了叛军的威胁,也有了生气。
而百姓们,则是因为肚里终于吃饱了,身上也穿暖了,手中有了一点闲钱,总算能在今日尝尝肉味。
徐秀越没有像当初在留仙县一样,搞个年会什么的,毕竟天下初定还不安稳,她更需要的,是一个节俭做事事的皇帝形象。
过了年,徐秀越便开始夹带私活,首先是增加参与城防的女兵数量,其次则是在京城建立女学,并推行扫盲教育。
对于女兵女皇,百姓们其实已经适应了,只不过这女学以及扫盲教育,就有人反对了,他们反对的不是女学,而是女学的课程。
女子的职责是相夫教子,学些女戒女训也是好事,但女学中的课程,虽也有刺绣一类的女子课程作为选修,却也加入什么农学、商学、木工之类的乱七八糟课程。
然而最让他们激烈反对的,是女学中竟然加入了四书五经这等科举课程。
如此一来,岂不是与男子所学相同?!
有些人是因此觉得荒谬,有些人觉得混淆了男女职责,还有些人则担心,既然皇帝是女子,有没有可能,将来皇帝也会让女子科举,选女子做官?
朝堂上,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官员持激烈反对态度,但那些跟着徐秀越打天下上来的官员们,早已适应了留仙县以及留仙府多女学,因此对于在京中开设女学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徐秀越并不打算与他们过多争辩,只道:“这天下,有一半是女子打下来的,那么身为女子,连读书的权利都没有吗?谁又规定了她们必须窝在后院生孩子?”
这一句更是激怒了某些官员。
但徐秀越却不惯着他们,只说她已经下了决定,不会更改。
翌日便有人辞官,徐秀越全都批准了,转头徐秀越便宣布了开设恩科的具体时间,以及,本次恩科,女子亦可报考。
这一下,天下哗然。
徐秀越之所以如此急切的做出安排,不是因为她等不及了,而是时局等不及。
听说新婚的时候,两个人的相处模式一旦建立,在之后也很难改变,徐秀越没结过婚不清楚这个,但却知道,王朝初定,一切规则都被前朝与叛军毁了,正是她重新建立的大好时机。
若是拖延不做,等到日后官员稳定,众人也习惯了,再行改革,反对声会更大。
而且如今南北都处在稳定期,玉玺不在她手中,她必然是要南征的,到时候便没有精力安排这些了。
而现在,她兵权上位,又有抄家在前,加上利民政策一发她的呼声极高,便是最好的改变时机。
不求一下子做到完美,她只需要开一个小头。
女子科考的事情一经传出,天下的读书人便像那些反对女学的官员一样,开始了口诛笔伐。
有人扬言此举有伤风化,有违圣贤所书,若是皇帝一意孤行,他们便不参加科考了!
为了应对这样的威胁,徐秀越专程派出了长安公主与安宁郡主,让两人带着一队女兵,直往留仙府去!
在留仙府,以安宁郡主为主,长安公主为辅,开始了女子科考的动员大会。
当初女学是安宁郡主也就是徐宁安督办的,里面也有许多她亲自教授的学生,动员起来也比较容易。
只要科考得了名次,则必会授官。
她们将会成为元朝第一批女官。
这样的话说出去,女孩们都跃跃欲试,只不过有些担忧比不过寒窗苦读多年的男子,有些则是家里反对。
前者徐宁安进行了安慰,后者她则直接造访女孩家里,倒也不以势压人,只是从情理上说通他们,女子做官,一样光耀门楣。
至于他们忧心的女子参加科考嫁不出去,徐宁安则忽悠道:“京城勋贵中不成器的子弟多如牛毛,既然男子无用,娶个成器的女官不更是上上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