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将军想逼迫知府大人退位,竟邀约其独子外出游玩,而后设计其独子意外身亡。
也是因着府城内斗厉害,当初成王攻城时,府城才没有派兵支援,让许秀越捡了个漏。
独子身死,知府大人自然震怒。
当初与守城将军生嫌隙的时候,知府大人便暗中联络了军中一员小将,也幸而因此,才能在此后扭转形式。
独子身死,老夫人也是伤心,底下人便讲故事逗趣,老夫人这才知道了徐秀越换女的故事。
当时只听便觉得有些熟悉,再见身旁嬷嬷脸色惨白,老夫人忽然福至心灵,想起了自己生产时的情景。
调查之下才发现,自己竟然就是那个故事中的夫人。
金尊玉贵养大的女儿竟然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而故事中的徐秀越却因为出身受了许多的苦,老夫人心疼之下大病一场。
她亲自养大的女儿嫁入了安河城王家,而王家虽早就大不如前,但因为之前迎成王进城,还留有一部分脸面。
因此知府大人曾考虑依附成王,但因这中间隔了个徐秀越,便有些犹豫。
老夫人此时还不确定徐秀越是否真的是她女儿,并没有告知知府大人换女的事情,而是让他先不要做决定,一切等她回来再说。
而后才有了老夫人亲去留仙县,待见到徐秀越,只看相貌便知这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老夫人知道徐秀越如今管辖着几座县城,便暗暗留心她的政绩如何。
待一切调查清楚,才回了府城,将一切告知知府大人。
起初知府大人是不信的,待老夫人将那换女的贴身嬷嬷带到知府大人面前让他亲自审问,知府大人才不得不信。
然而,徐秀越的女儿身还是让知府大人出口否决,甚至因为之前在徐秀越面前接连受挫而更为恼火。
老夫人与知府大人一起生活了几十年,自然知道他要面子的脾性。
在亲生女儿手中受挫,更会让他觉得威严扫地。
老夫人也不急,因为她早就知道九皇子的存在。
当初徐秀越以静妃的身份介绍九皇子,她便猜出来了,因为南阳城刘家嫁入京城的,只有静妃一个。
但老夫人此时也不敢提前透露消息,生怕坏了徐秋越的事,她只经常跟知府大人提起她在刘学新的所见所闻,告诉知府大人,徐秀越是一个怎样的县令。
当然期间也免不了拍一拍知府大人的马屁,说徐秀越即使长在乡下,也有这样的能力,都是随了知府大人。
知府大人的态度因此缓和了不少。
直到九皇子的消息不胫而走,老夫人知道机会来了,才以此为借口劝解知府大人退任让与徐秀越。
她知道自己这个女儿不凡,且心有大志,而他们已经老了,与其将府城让与其他人,还不如给自己的亲生女儿,也算做这几十年不闻不问的补偿。
知府大人其实心中已经动摇,只不过还端着老父亲的姿态,不愿让步,因此才有了前两封态度强硬的信。
老夫人又是耐心劝告,徐秀越不是他们嫁入王家的女儿,也不知自己的身份,他们更没有照顾过她一天,他如此强硬,待相认那一天,又如何面对亲生女儿?
知府大人态度慢慢软化,才有了第三封信。
徐秀越才明白这件事的大致由来
而她能白得一座府城,是因为她得了一个最了解知府大人的说客。
或许,知府大人匆匆离开,也不只是心情不佳,也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
第133章
府城中, 对于徐秀越的入驻大部分都持反对态度,可想而知,当初知府大人, 也是偷偷做出的决定。
他们反对的原因, 一则是徐秀越是外来户,直接吃掉了他们等着分的蛋糕,另一个就是她为女子,自古哪有女子掌权的。
知府大人因此办了一场认亲宴, 众人才知道,徐秀越原来是知府大人的亲生女儿。
古人对血统十分看重, 虽说也没有女儿继位的道理,但多少比纯粹的外来户多了几分站住脚的道理。
之后徐秀越仙人弟子的来历传的满城风雨,世家们或许不信,但百姓们却当成了茶余饭后的闲谈,谈的多了, 知道的便多了,再加上三人成虎的效应,相信的人便多了起来。
徐秀越这才渐渐得到了府城百姓的承认。
百姓们的想法很简单, 知府大人年纪大了,又没有儿子, 不传给亲生女儿, 难道要传给个不认识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