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何三郎拎着八包馒头回来了,看的店小二眼睛发直。
徐秀越正好奇呢,就问道:“怎么,你们店是哪个贵人开的?”
店小二看看左右,悄声道:“听说跟府城里的大人物有关系。”
菜开始陆续的上,店小二识趣地笑了笑,又说了几句话便告辞了。
炸鸭一出,何三郎立刻吸溜下口水,不管是哪个年代,油炸食品的魅力都不可小觑,徐秀越夹了快鸭肉尝尝,入口鲜香,皮酥里嫩。
虽说在徐秀越心里比不上前世烤鸭蘸酱,但味道实在是不错,就是腻了点。
八宝鸭她前世没有尝过,吃一口鲜嫩咸香,里面的糯米更是蒸的软烂入味,比起平平无奇的卤鸭,更得徐秀越的心。
啃了鸭腿,又吃了一小碗糯米饭,就着点菜吃完了,徐秀越已经饱的不行,那边何大郎还在跟炸鸭腿做斗争,何三郎也在啃卤鸭腿,何四郎正在慢条斯理的夹菜。
何三郎明显吃的放慢了速度,馒头吃的快,菜吃的慢,等何大郎跟何四郎吃饱了,他才开始风卷残云地打扫战场。
最终一桌子的菜,大半下了何三郎的肚子,八包馒头何大郎解决了一包,何三郎解决了剩下的七包之后,才拍拍肚皮,满足道:“娘,我吃饱了。”
菜汤都沾了馒头吃干净了。
徐秀越已经习惯了,但店小二却瞪圆了眼睛,看了何三郎许久之后,才感叹道:“爷,您是真爷。”
徐秀越:……
这是县里特有的夸人方式吗?
算了算价格,这一顿光菜他们就吃了十五两银子的。
啧
,这还搭进去三两,不过想到飞升的粮价以及味道不错,这些银子能在这种世道吃到这样一顿饱饭,已经是值得了。
徐秀越正准备掏银子,门口却忽然传来一声迟疑的声音。
“敢问……可是清河县徐仙姑?”
咦?
这声音,仿佛有点耳熟。
徐秀越转头,就见一位留着胡须的长衫男子正立在大堂门口,待确认她的身份,当即两眼冒光:“竟真是仙姑!”
徐秀越反应了三秒才想起来,这不就是那个问题特别多的书肆老板?
书肆老板此时已经兴奋地快步走到了徐秀越面前,忽的跪地,当即砰砰砰磕了三个头,拱手道:“鹤宁在此先谢过仙姑救命大恩!”
徐秀越被他的大礼吓了一跳,反应了会才恍然,救命大恩说的是她临走时传出去的洪灾预言。
她当初也不过是本着能救一个就救一个的心态把话放了出去,不成想书肆老板却将她视为了救命恩人。
徐秀越忙道:“我也不过是传了句话,老板快些起来吧。”
书肆老板摇了摇头,似是下定了什么决心,拱手道:
“鹤宁自十七岁起研读周易,奈何资质平平,至今也未能参透多少,今日蒙受仙姑大恩,求仙姑收留鹤宁为弟子,鹤宁定然一心向学,日后亦会为仙姑养老送终,求仙姑收下鹤宁!”
说罢书肆老板又磕了下去。
徐秀越:……
养老送终是个什么鬼?她还很年轻的好吗?
这怎么听着像是她救了书店老板一命,老板就要以身相许给她做徒弟呢?
这年头救人还有风险,一不小心就会多一个拖油瓶徒弟,徐秀越表示拒绝。
师徒可不是说说而已,别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他们这种门派里,那可是比认亲还重的关系,她现在只顾着何家和上溪村一群人,已经有违她咸鱼本性了,加个徒弟岂不是自找麻烦。
更何况是个不太聪明的徒弟。
不可以,绝对不可以。
“老板快起来吧,我目前并没有收徒的打算。”
书肆老板的眼中露出失望之色,不过片刻又重新明亮起来,声音中满是斗志:
“是鹤宁孟浪了,不过还请仙姑允许鹤宁随侍左右,他日若是仙姑有了收徒的心思,望仙姑可以考虑下鹤宁。”
徐秀越:……
徐秀越看着书肆老板透着浓浓执着的眼神,忽然有种被人盯上的感觉。
这种执着的学习精神值得肯定,但是,别找她啊!
店小二看看跪着的那个,又看看徐秀越,再看看跪着的那个,结巴开口:“少、少东家,您、您这是……”
少东家?
徐秀越看向书肆老板,联想到之前店小二八卦他们店背景实力雄厚,那这位老板岂不是个二代?
不过,一个二代怎么会来小县城处理这种“小产业”?尤其清河县的书肆,更是犄角旮旯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