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从她上次和亲妈抱怨大嫂养老钱给得多,让她和许贤难做之后事情就好像变了。
再回娘家, 不仅她爸明里暗里的强调要他们不要偏向哪一边的老人, 连她妈都开始往这方面絮絮叨叨了。
今年就更过分了, 她和许贤从车库一路走一路拎着这么些年礼过来, 进家门她爸妈连句“先喝口水, 歇歇”都没说, 就单刀直入的问自己今年大嫂给了那边多少养老钱,自己家又给了多少,又打算给他们多少。
都说不清自己那一刻除了心寒还有些什么感受。虽然能感觉到自从家里有弟弟了之后, 爸妈对自己的态度就有些转变了,尤其是她爸,简直都不带掩饰的。
但林宁以为她妈是不一样的。
她这些年这么努力的生活,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工作、努力的挣钱, 除了想自己以后不步入亲妈的后尘——手心向上问人要钱。
更多的也是想让自己成为她的依靠、能让她在家里说话更有底气一点。
结果呢?
给她私房钱, 让她不要让爸知道;自己留着买点儿好的吃。
“就算是被我爸发现了,你也给自己留点儿。我不是给了两千吗?你留下一千别说,我爸要问起来你就说我只给你了一千。你也可以换点儿现金随便在家里哪儿藏着,或者我给你张我的卡, 你用的时候就去取点儿, 用多少取多少,平时把卡藏好就行了 。”
就这样千叮咛万嘱咐了, 她妈还是转眼就跟她爸交代了自己给她私房钱的事, 还分文不敢藏私。后来更是连自己给她的卡都直接到林爸手里了。
关键这事儿她还不跟林宁说, 还是林宁过年回来的时候发现的。
当时给林宁气的。
她那时候也才刚毕业,一个月工资还没现在这么高, 才五六千,每个月扣除房租吃饭的钱进本上都给林妈寄回去了,就希望她能过好点儿。结果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是给了,变化半点没有。
气归气,想想她妈这些年在家跟个面团儿似的随便她爸怎么折腾,两口子的钱不是给爷爷奶奶要去了就是被她爸的兄弟姐妹以各种理由借去了,大半辈子了几乎是什么福都没享受到还尽受气,林宁就狠不下心不管她。
来年她就再也不寄钱回来了。
她都是直接买好了衣服补品的往家寄。也不单买林妈自己的,连林爸的一起买。
每次要是给林妈买了补血胶囊就给林爸买瓶好酒,给林妈买了件裙子就给林爸买套西装,谁也不落下。
事实证明直接买东西寄回来还是有用的,虽然每次打电话回来他们都让自己“存钱攒着,家里什么都有你就别操心了”。但那脸上的笑容是骗不了人的。
林妈还偷偷跟林宁说,林爸每次都要穿着她给买的新衣服出去小区里转一圈才罢休。
听起来也其乐融融、颇为温馨的不是?
后来是怎么又变了的呢?
大概是林家爷爷奶奶。"闻风而来。",每次自己买了什么寄回去,林爷爷林奶奶就要以各种理由带回去。
要真是他们自己吃用,林宁也就不说什么了,关键这俩老人,总是做着自认为“劫富济贫”的事儿——用从他们家拿来的各种东西去补贴给林爸的其他兄弟姐妹。
上一辈之间的感情林宁不懂也不想懂。
她爸乐不乐意她不知道,但她肯定是不乐意的,她妈肯定心里也不情愿,不然也不会偷偷打电话过来跟女儿“告状”。
林宁是怎么做的呢?
她还就真跟这事儿的杠上了——吃的我现在我就干脆不买了,衣服我就买我爸妈穿了正正好,稍微胖一点或者瘦一点就穿不上或者穿了就根本没眼看的。
我看你们还怎么拿!
但事实证明人家比自己多吃的那几十年饭不是白吃的。他们还真有办法。
林爸他妹,也就是林宁她小姑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能耐,她直接就能把从自家拿回去的衣服转手就给拿回村里卖了。
听起来有点玄幻,但这真的就是魔幻现实。
林宁这小姑姑家在农村,现在农村大多是空巢老人,年轻人没几个。
这些老人又大多不会上网,有的到现在用的都还是那种按键的老人机,平时买东西也都是在村里或者镇上的超市小店里买。
本来这种稍有些落后的小乡村里衣服的款式也少还贵,林宁给亲妈买的衣服当然是都精挑细选过来的,款式质量都没得挑。林小姑姑又不知道她买来多少的价,她自己觉得大概是个什么价她就出掉,反正衣服她不花一分钱买来的,怎么着她都是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