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番外(860)

作者:顾四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似乎人是不需要休息,也不需要停下的。

如此,一夜过去,帝体入梓棺,灵柩停于早已预备好的庄敬殿。

自次日起,天子大丧,文武百僚皆需于丧仪之上晡临致奠。

**

冬日的清晨来的晚。

外面的天还是漆黑一片,群臣都已经在礼部与太常寺的安排下,有序在庄敬殿外跪灵。

因是天子驾崩,这时候诸臣工谁都不敢惜力,生怕哭的不够凄惨,来日成为罪名。

故而哭声震天。

比起外面的各色嚎哭,庄敬殿侧殿,天后只是静静坐着。

她面前摆着一个瓷瓶,细长的白玉瓶里,插着许多金黄色的稻穗。

媚娘的手落在玉瓶上。

这是从前占城稻刚育种完毕,李仙师自边境送了些晒干的稻穗回来。皇帝为此事大为欣慰,就找了个白玉瓶,将稻穗插了起来。

还与皇后道:“媚娘,以后司农寺每育出一种,朕便往里插一支新的稻穗。”

“媚娘,你可得把这个玉瓶给朕留好了。”

她留下来了。

其实哪怕是晒干的稻穗能保持数年不变,但也并非永存之物。经年过去,最初的稻穗早已凋零碎落。这白玉瓶里的金黄色穗子,其实已经换过数回了。

世事更迭,时光碾过,便是如此。

媚娘抚了抚光滑的玉瓶:她失去的是亲人,是丈夫,亦是的友人与同路人,甚至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老师。

*

屋内寂静若无人,但并非无人。

媚娘能感觉到近在咫尺的人。

彼此无需交谈亦令人心安。

甚至,因知道接下来这条无法避免的荆棘血路有人同行,天后才会放任自己,在这痛失亲人之际,在这朝堂乱局将要扑面而来之际,还能够独自安静地坐上一两个时辰,以缅怀以静心以暂歇。

毕竟……

听着外面震天响的嚎哭声,媚娘开口了:“这里面许多人,只怕是被悬而未决的储位急哭的。”

皇帝直至驾崩,也没有正式下诏册立太子,那许多朝臣就在眼巴巴等遗诏宣布新帝了。

在等着新的朝代,出现新的朝堂新的机遇。

这便是政局,多少人畏惧,就有多少人期盼一朝天子一朝臣。

尤其是周王府和殷王府的属官们,现在紧张的都快要晕过去了——历朝历代的经验告诉他们,潜邸旧臣那就是飞黄腾达的代名词啊。

都盼着自家亲王,是被选中的天子。

天子……

这一刻媚娘与姜沃对视,同时想到了这个词。

何为天子?

“皇权天授。”媚娘似乎是疑问,又似乎是肯定:“那谁才是那个天。”

是能够决定皇位归属的人。

*

皇帝在贞观殿前骤然倒下之时,正是日落时分。

夕阳如血。

是夜,媚娘亲眼看着梓棺封合,听着那沉闷落定之音——媚娘忽然清楚地感觉到,那棺中带走的,不只是半生的许多过往,更是一部分自己。

到这里了。

留下来的,是与昨日截然不同的人。

此时,再无旁人的殿内,天后抬眼看着眼前陪伴了她大半生的宰相:“我欲为自己更名。”

她不想再用武媚娘这个名字了。

眼前人亦如从前许多年诸多事一般,既理解她的意思,也从来毫无犹豫地支持她:“好。”

天后像是在征求意见,又像是决定:“你与我一并改名,如何?”

依旧是——

“好。”

外面依旧是哭声震天,还夹杂着有的朝臣为了显得自己悲痛,而格外刺耳的嚎哭。

但天后置若罔闻,她耳畔只有这个‘好’字,清晰可辨。

烛火映在天后眼中,流光溢彩:“既如此,我来好好想两个名字。也好来日写在诏书之上。”

何诏书?

自是皇帝登基之诏。

天后起身,往门外走去,去面对翻天覆地的朝局,去面对注定的风浪。

姜沃亦随之起身。

她望着天后的侧颜——这几年来,先是太子过世,如今又是皇帝驾崩,天后的面容上,不可避免的,看到一些岁月与历经世事的痕迹。毕竟,她们都是已过五旬之人。

不过……都来得及!

姜沃想起史册之上,武皇废掉中宗李显,正式临朝称制大权在握之时,是六十岁整,而真正登基为帝,却又是七年过去了,是六十七岁才正式称帝。

每每想到年岁之事,姜沃都要感慨:好在武皇出厂即为顶配,实在高寿,又身体素质绝佳——

不然多少皇帝,根本活都活不到这个岁数。

然而武皇在这个年纪登基不说,还能够精力旺盛大权在握政令均由己出,又做了十五年皇帝!

而这一条时间线……

姜沃依旧看着天后的侧颜,实不必蹉跎至此!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