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番外(452)

作者:顾四木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说实在的,资官守选是个好想法,尤其是将来候选官越来越多时,有‘守官’制度,能大大缓解吏部和朝廷的选官压力。

只是,今年绝不可行!

王老尚书甚至带着些痛心疾首问姜沃:“你原先不是这样的性子!怎么这次如此急切,难道不知路要一步步走?”

姜沃不由笑了。

她给王老尚书致歉道:“老尚书说的是。我心中也明白,欲速则不达。”

“只是……若今年吏部只提出所有候选官一体考核,只怕朝堂中反对之声也很大。”

人性多半如此,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够靠家世、名声得到官位的人,谁愿意再去辛苦准备考试?

“可若是他们听闻,还有个资官守选制,他们甚至连考试都没资格呢?”

想必他们就会愿意,甚至急切来参加本年考试了。

生怕将来这个守选制度推行开来,他们想考试还得等三年!

就像王老尚书,方才对裴行俭的考试制度觉得激进,但姜沃一提出‘守选制’,惊的王老尚书立刻觉得:小裴的主意不错哎!

姜沃想的这个主意,自是来源于鲁迅先生大名鼎鼎的开窗理论:人性如此,如果屋里太暗,提出说开一扇窗来改变,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激烈提出要拆掉屋顶,大家说不定就会接受开窗了。

其实,不光是鲁迅先生的理论。

姜沃亦想起了太宗皇帝的一句话。

而裴行俭,显然也想到了,他笑道:“我懂了。姜侍郎此法,是按照先帝的兵法: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3]

姜沃深深感慨:这世上闪光的灵魂,总是不谋而合啊。!

第123章 大唐公务考

显庆二年五月下旬。

英国公府。

李敬业正在勤练弓箭。

看上去格外意气风发——

才过去不久的端午佳节,在崔司业的主持下,国子监六学里的数千学子,举行了射粽赛。

李敬业射得第二名,大出风头。

于是这些日子他阳光灿烂的很。

但同时又遗憾自己到底不是头名,因此近来继续勤练射箭。

直到叔父李思文过来叫他:“你怎么还在练射箭?还想着自己被人压一头的事儿?对了,你说这回国子监骑射头名是谁来着?”

李敬业道:“东平郡公之子程务挺。”

东平郡公程名振,是跟着先帝打过刘黑闼的将领,因功封郡公。

程务挺作为其子,也是将门出身,骑射自然好。

但在李敬业心里,郡公,比他祖父的国公爵位要低,说明他祖父军功更大,那他也应该比程务挺骑射更好才是,

李思文摆手道:“别练了,父亲叫你,快去吧。”

阳光灿烂李敬业立刻蔫的像是霜打了的小白菜,放下弓箭换过衣服,胆战心惊去见祖父。

祖父对他格外严苛——

原本祖父给他从兵部弄了实职官,结果他兵部大门还没认熟,就因口舌不谨,提起‘立后典仪逾制’的流言蜚语,被祖父从兵部踢到了太仆寺去看马。

结果马还没数清呢,祖父又直接让吏部把他官职削成白板,扔去国子监读书改造。

还警告他道:“如今国子监崔司业,是陛下曾经的伴读,你到了国子监皮紧一点!”

李敬业在祖父跟前只敢小鸡啄米似点头。

但他在国子监也没少斗鸡走马呼朋唤友,因此一听祖父叫他,就特别心虚。

*

李勣抬眼看了沿着墙根走进来的孙子,冷淡道:“站好了。”

直到李敬业在案前站的端端正正,李勣才问道:“你在国子监,有无听闻吏部新的选官制?”

李敬业当然听说了——

国子监几乎百分百都是荫封子弟,事关他们将来的切身利益,怎么会不关注,近来传的沸沸扬扬,群情激愤的,都说吏部居然要‘统考选官’,简直是欺人太甚!

李敬业不只一次听到周围荫封子弟的抱怨:“咱们何等出身?若是只与那二十个进士一起考也就算了,竟然还得跟明经科、制科出身、甚至是各署衙做杂事的胥吏一起考试授官!”

吏部此制若定下来,简直是折辱他们,还折辱他们的家族门庭!

流言如沸,李敬业怎么可能没听说。

但……

李敬业抬眼看了眼祖父,他还记得上次跟祖父提起外头‘立后逾制’的流言后,自己惨痛的下场。

于是他这次果断摇头:“没听说!”

李勣闻言,眉毛一轩:“如此要事,你身在国子监竟都不知?可见每日不务正业!去外头领十竹板再回来。”

李敬业懵了。

还是小厮来领他的时候,他才连忙改口道:“祖父!祖父我想起来了!”

说着把他在国子监听到的关于吏部‘考核授官’的抱怨之辞,都竹筒倒豆子似的说了出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