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之夏俱乐部(81)

队里安排了庆功宴,他得去参加,不过晚点在酒店的宴客厅有一个小型的庆祝酒会,让叶旎一定要来。

叶旎下午没事,补了个长长的午觉后,起来给以前的经纪人发了个邮件。

那天魏子怡说要找设计师的时候,她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不过当年受叶旎被雪藏的影响,他之后也退了圈,两人最后一次联系还是九年前。

她试着给他以前的邮箱地址发了一封邮件,不确定他能不能收到。

傍晚,叶旎坐在阳台的躺椅边上,借着黄昏的天光,梳妆打扮。

她底子本就很好,加上最近每天好吃好喝又狂补美容觉,整个人简直容光焕发,随便画个淡妆就美得很出挑。

上午赛事的采访,已经有好几个官方新闻出了报道。

她拿着手机上网搜索相关的新闻,点开一个视频,是他的个人专访。

视频里,林汀越端正的坐在室内的休息室的沙发上,奖杯放在旁边的茶几,他拿着话筒,目光注视着采访记者。

已经从比赛结束的兴奋中平静了下来,此刻对着各类记者的长枪短炮,语调平缓而从容。

记者:“网上有很多关注冲浪圈的朋友说你天生就是为冲浪而生的天才,是中国冲浪的希望,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谢谢大家的抬爱,首先,我承认在冲浪这个事情上,我是有一点天赋,“天生就是为了冲浪而生”这句话也可以作为我运动生涯的一个终生目标。”

林汀越倒也不过分谦虚,大方的接受大家对他的赞美,坦率得让主持人也跟着弯上了嘴角。

“但这世界上厉害的冲浪运动员有很多,天赋异禀的更不在少数,如果只是一句“天才”就将一个人定义,未免对他辛苦付出的努力太不公平。”

大部分观众只看到了运动员在浪尖利落干脆的腾空而起,在浪道游刃有余的穿梭自如。

流畅的动作,敏捷,稳当,轻而易举,前后连贯起来也就不过半刻。

每场比赛时长有限,可每一个动作背后又何止是重复训练了成千上万次。

数十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恒,对身体素质的极度自律,汗水泪水血水,身上的每一道伤口,每一丝疼痛,都不是一句“天才”“天赋”就能轻飘飘带过的。

“世界上一定有天才,但我确实没见过。我见到的都是勤勤恳恳付出努力的人,只是最后努力有了回报,才有机会被人们称为天才。”

那些寂寂无名,磨砺以须的时光如果量化,可能是十万次、百万次,而努力却不一定有结果的日子,他更喜欢把它叫做扎根。

“我们都有天赋,但没了努力的天赋,什么都不是。”他淡然一笑,“如果现在,“天才”是一个带着肯定的鼓励,那我更希望在未来为国争光的路上,它能成为为每一个运动员加冕的勋章。”

叶旎拿着卷发棒,轻轻卷着柔顺的长发,视频里,林汀越的声音徐徐道来,她不禁回想起上午他在决赛最后四十秒还在平静等浪的模样。

岸上无数双给予厚望的眼睛在焦灼催促,时间不等人,海浪不做美,他孤身置于汹涌无序的汪洋大海。

该是怎样的心情。

“冲浪运动在国外已经盛行多年,中国的冲浪正在蓬勃发展,无论是冲浪运动还是冲浪文化的普及,我们都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运动员努力站上世界的赛场,也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冲浪这项运动中来。”

视频里,他依然是那副从容的神情,眼里带着不疾不徐的笑意,明朗而坚定,“中国冲浪的希望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为此努力拼搏的所有人。”

第四十章

到达酒会会场时,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除了这次没参赛的运动员,半月湾部分常驻浪人也收到了邀请。

一眼望去,几个早上还穿着严谨的女记者,离开了严肃的工作,换上了清凉的性感短裙。

有几个在网络上非常火的高颜值运动博主,正在和摄影师沟通,调试着拍摄的角度和打光,不时有人认出他们,上去和他们合照。

冲浪这项运动在国内目前还算是小众运动,受地形因素影响,内陆的居民能亲身了解和尝试这项运动的机会并不多。

半月湾这次争取到了亚巡赛的主办地点,邀请了多家主流媒体和自媒体达人参与到这场赛事中来,也是想借次机会,对冲浪这项运动进行宣传推广。

不过因为时间的关系,主流媒体的采访都安排在比赛结束后,而相对采访氛围轻松一点的自媒体,都安排在了晚上的酒会。

西子和几个老朋友打了一圈照面,而后和叶旎各自拿了一杯香槟,在吧台边上喝酒闲聊。

上一篇:软腰下一篇:风再起时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