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好大郎他们看着板车,一家三口便进了城。
城门口已经看不到守城的官差了,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县令昨天就已经带着家眷跑了,那些个官差衙役们也没了踪影。
姜晚在心里骂了那县令一声狗官!
她所在的这个朝代叫大梁朝,建朝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自从十年前那个贪图享乐、昏聩无能的皇帝登基之后,大梁朝便迅速的走向了衰败,又遇上了接连两年的大旱,使得本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更是举步维艰。
听说不少地方已经有了义军造反,但不少都是挂羊头喂挂肉,打着义军的旗号,却是做着坑害百姓的勾当。
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是大梁朝眼下最写实的境况。
但对姜晚来说,这里的情况与末世相比,却又不知道强了多少倍。这里至少没有遍地的丧尸,没有变异植物,虽然连年大旱,但天灾总有过去的时候。
而且乱世虽说难活命,但对于不少人来说,却也代表着机遇。
相比着父母的不安,姜晚却是充满了希望。
大街上行人神色慌张又充满了警惕,人和人之间保持着很长的距离,谁也不敢靠近谁。
姜晚看到前面有家卖杂货的铺子,便小声提醒道:“爹娘,咱们去那家铺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能用的东西。”
姜攀和陈月芝点点头,抬脚就往杂货铺走去。
杂货铺店门大敞,里面的东西乱七八糟的散落着,姜攀站在门口问了两声:“铺里有人吗?”
无人应答。
姜攀便将姜晚交给了陈月芝:“我先进去看看。”
陈月芝抱着姜晚等在外面,有些紧张地看着姜攀背影。
姜攀进去找了一圈之后,没发现铺主,便对母女二人招了招手。
陈月芝抱着姜晚进了铺子之后便将她放下,然后就在铺子里四下找了起来。
杂货铺里什么东西都会卖的,柴米油盐酱醋,还有一些生活用品。陈月芝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些粮食,或者其他能吃的东西。
姜晚把目光投在了旁边一个货架上。
看清上面的东西,她双眼一亮,但五岁的身高,让她够不到货架上的东西。
姜晚扭头朝姜攀喊:“爹,快过来帮忙。”
姜攀回头一看,吓得心跳都要停止了:“我的小祖宗,你快过来,当心刀掉下来!”
原来那货架上摆着好几把菜刀。
姜晚看他那么紧张,于是退到了一边。
姜攀赶紧上前一把将她抱了起来,“你要拿什么东西?”
“爹,咱家没有防身的东西,这些刀应该能派上用场。”
姜攀这才明白过来:“晚晚,你想得真周到!”
他也想到了防身的事情,不过,庄户汉子,平日里也都是与人为善,所以能想到的防身武器也就是些棍棒。
可棍棒再怎么结实,也比不过刀啊。
姜攀赶紧把货架上的菜刀全给收了起来,连剪刀也没放过。
“她爹,你看我找到了啥!”
陈月芝从一个货架后面发出一声惊叹。
父女二人赶紧过去,只见陈月芝手里拎了一只袋子,里面装着一袋子盐,足有十来斤!
这可是好东西!人不吃盐,时间长了就会出现浑身无力的症状,这十斤盐,省着吃,能吃上半年!
陈月芝高兴坏了,“我看那边货架上还有些调料,咱们都收起来,路上能派上大用场。”
姜攀赶紧过去将那些调料都收了起来。
陈月芝转头看了铺子里一圈,有点遗憾:“可惜没找到粮食。”
姜攀道:“这个世道粮食多精贵啊,找不到才是正常。行了,走吧,别误了时间。”
说着,他把找到的东西都装进了麻袋里,往背上一扛便往外走,陈月芝刚将姜晚抱了起来。
一家三口匆匆赶到城门口,不少方才进城的村民也都回来了,只是大家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他们本是想进城去买些粮食,谁知所有卖粮食的店铺早都人去楼空了。
没有粮食,这一路上可咋办啊。
见到姜攀一家三口扛着个大麻袋回来,众人眼睛都亮了。有和姜攀相熟的人凑了上来:“大攀,你这袋子里装的什么东西?”
姜攀大方地打开给他们看:“方才遇到一个杂货店,在里面找到了一些能用得上的东西。”
说着,他从袋子里掏出一把刀来:“我们家连个做饭的家什都没有,所以就顺手拿了些,你们有谁要菜刀的吗?”
这东西,谁家没有呢?也就跟姜老头儿一家刚断绝了关系的姜攀家没有。
菜刀这东西,有一把够用就行了,拿多了也是累赘,毕竟不是谁家男人,都像姜攀那样力气大得使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