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都不自觉,还得自己问出来。
迫于大姐的威视,杨巧不得不回答:“我也相信大姐。”
杨盼满意地点头。
至于她心里信不信……杨盼表示,到时候她就要让这个妹妹感受一把什么叫智商上的碾压。
杨盼还想再说些什么的时候,杨妈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十分有穿透力。
“太阳都晒屁股了,你们这三个懒丫头,怎么还不起床!”
“快点起来,赶紧把家里的活做完了,好复习课本!”
“起了,来了来了!”杨巧一边回答一边拉着杨倩跑出房间。
还不忘回头嘱咐杨盼这个大姐,“大姐你也快点,要不然妈要进来撵你起床了!”
第17章 堂姐梅花
杨盼洗漱好坐到饭桌前的时候,一家人就只差她了。
看到大女儿的第一眼,杨妈问了一个和她二女儿一样的问题。
“你黑眼圈这么重,昨晚做贼去了?”
杨盼:“……”
还真是亲母女!
杨巧急忙咽下嘴里的粥,帮她回答,“妈我姐昨晚想了一晚上要怎么提高我们三个的成绩呢。”
杨爸一听就心疼了,“盼盼呀,昨晚不是说了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了吗,你看看你,答应的好好的怎么跟着就睡不着了呢!”
又对杨妈道:“你看看给孩子担心得,觉都睡不好了。”
在杨家,基本就是杨妈的一言堂,杨爸很少有反驳杨妈的时候,只除了关于三个女儿的事。
“孩子已经尽力了,就算考不上大学也没什么,所以你不要总和孩子们说什么要考大学的话了。”
“爸,那你可错了,我姐可不担心考不上大学,而且她还有信心让我和倩倩都考上呢!”
杨巧说完,还不忘和杨盼确认,“是吧姐?”
杨盼算是知道了,这孩子现在还是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呢。
不过即便是面对杨爸杨妈她也不胆怯,“那是当然,爸妈你们就等着看吧,我们三个一定会考上大学的。”
杨爸很激动,“好好好,那爸爸就等着了。”
杨妈则是不相信,“虽然你妈我也很希望你们都出息考上大学,但是盼盼啊,咱们做人还是要诚实一些。”
看来杨盼和杨妈最像亲母女了,不仅性子像,就是对自己的怀疑也一模一样。
“总之,你们看着好了。”
见女儿信誓旦旦,杨妈也不好再说什么打击女儿自信心的话了,转而说起了田里的事。
“今天我和你们爸再忙一天,村东头那块田就可以插秧了。”
跟着杨妈又老调重弹,责怪杨爸,“你看看咱们家的田,东一块西一块,甚至还有南边北边的,每年干活都要把人累死!再看看你那两个兄弟,人家的田都在一块儿,一下子就把田犁好了,跟着插秧也方便。”
“你说说当初你和你兄弟换田为什么不和我商量?你这个做弟弟做哥哥的做出这么大的让步,他们念着你的好了吗?”
越说杨妈火气越大,“他们但凡念着你的好,咱们有困难的时候肯搭把手,我就不说什么了?可是你看看他们做的事?当年倩倩发高烧差点把脑子烧坏他们都不肯拿出钱来给你带孩子去看病,这做的事哪里是当伯伯叔叔做得出来的?”
杨妈火气越大,骂人的声音也越大。
杨盼姐妹三人对视一眼,谁也不敢触杨妈的眉头,纷纷做鹌鹑状。
就是喝粥比较粗鲁的杨巧,都变得斯文起来,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其实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当年分田到户的时候,其实是抽签决定的,谁都到哪块就是哪块。但是村里人私底下协商好调换的事村干部是不管的。
反正你们协商好,他们就按修改后的登记。
当时杨和安抽到的田还算好,虽然不是都在一处,但是相距也不远。
谁知道等杨和安登记好,杨妈回家后,杨和安的两个兄弟就找上杨和安提出换田的想法。
为了让他答应,两人甚至还带上了三兄弟的爸妈,也就是杨盼姐妹三人的爷爷奶奶。
在杨爷爷杨奶奶的强势要求下,杨爸无奈答应了。
等杨妈知道气冲冲地跑去大队部闹着要改回去的时候,不管是村里人还是村干部都劝杨妈息事宁人。
于是,杨家原本的好田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的,东南西北都有,田与田之间的距离相去甚远。
杨家村一年种两次水稻,每次犁地的时候杨妈都要发一通火。
每次发火的时候,杨爸自知理亏,也不敢还嘴,只默默得听着。
所以杨盼姐妹三人也都看过无数次了。
一开始杨盼还试着劝杨妈,结果被杨妈无差别攻击,然后她就识趣地不敢再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