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沉思良久,才开口道:“我入朝为官十几年,这些年深受陛下重视,却因家族原因无法施展,但你却不一样,陛下如今想要的,是一个能配合并引诱孙尚书露出马脚之人,而你,是最合适之人。”
赵禝没想到陛下竟是想让他鱼饵,对付的人还是孙尚书,他不是很理解。
“赵禝心下有些疑惑,不知崔大人可否为在下解答?”
“你想知道什么尽管问便是,今日我来这里,就是为了让你明白陛下是何用意。”
赵禝给崔大人倒了一杯热茶,抿唇道:“说句狂悖之言,孙尚书如今也只不过是个吏部尚书,为何陛下看起来对孙尚书甚是忌惮?”
说起这个,崔大人深深地叹了口气,“别看孙景山如今只是在吏部任职,但他之前也曾位列三公,只是后来为了保他那不争气的女婿,被陛下降罪,连降两级,若不然这朝中局势,怕就是孙尚书一手遮天了。”
听到孙尚书曾位列三公,赵禝着实惊了一下,难怪皇上忌惮他,他先前也听说过先帝沉迷于后宫荒废朝政,以致朝中大权尽数落到臣子手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今陛下才会在朝堂上如此施展不开,大昭这些年农业方面一直发展不起来,陛下提出减轻徭役赋税并裁减军队返乡耕种,却被朝中众人极力反对。
说什么军乃固国之本,怎能裁减军队用于农耕,双方僵持之下,此令一直没有颁布。
原来孙尚书也在其中,只是如此厉害的任人物,竟然为了儿女债栽了跟头,也不知道苏乾究竟有什么能耐,让孙景山不顾自身地位也要保他。
他正这样想着,崔大人的一句话却让他无语凝噎。
崔大人语气颇有些嘲弄道:“你不在朝中,来京也不过几月,想来并不知晓,孙景山子嗣单薄,三十多岁才得一女,名唤岐云,金堆玉砌地娇养到及笄,爱慕提亲之人甚多,多是王公贵族,她却偏偏看上了随乔老进京探望好友的苏乾,哭着闹着非他不嫁,孙尚书自然舍不得自家女儿如此伤心,便应了。”
提到乔老,赵禝出声问道:“老师,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才同苏侍郎闹翻的。”
崔大人点头,“乔老教书育人最忌学生走捷径,他劝苏乾先同他回书院好好读书,等会试之后随他如何自己都不会多说,但苏乾已被京城的繁华和权势迷了眼,非要留在京城转投孙景山门下,乔老知道留不住他,只能放人。”
这是自赵禝拜师以来第一次听到苏乾叛师的完整版本,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孙景山护他,怕是不得不护吧。
说完这些,崔大人又切入正题,“方才同你说这些,皆是想要让你明白,你即将面对的到底是什么,朝中许多官员有许多都是受孙景山提拔亦或者是他的学生,将他推下去,其他人便好解决了,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此事风险甚大,所以陛下让我来问你,究竟愿不愿意?”
听到这个问题,赵禝在心中嗤笑一声,早在皇上指出他不是这个世界的人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没有退路了,更何况在这个世界上,他有违背君命的能力吗?
想到这里,他看了眼端坐在自己对面的崔大人,拱手道:“陛下如此看重,赵禝定当为陛下鞠躬尽瘁,绝不退缩。”
崔大人看赵禝的目光很是满意,他饮尽杯中的茶水便起身告辞,“话已带到,那我便告辞了,你的心意稍后我就传达给陛下,接下来这几日,你便好好准备殿试吧,陛下也为你准备了一份大礼呢!”
说完崔大人就离开了,留下赵禝在偏殿眉头紧锁。
不知道皇上的这份大礼,他能否消受得起?
第81章 殿试
赵穗儿和沈清安等崔大人走后才进了偏厅。
看着眉头紧锁的赵禝,沈清安有些担心:“这位大人不是之前去宣旨的那位吗?他来找你做什么?”
不想让她们担心,赵禝舒展了眉头若无其事道:“崔大人的府邸就在我们隔壁,他听闻我中了会元,特来恭喜的。”
“那你皱着个眉头做什么?我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呢!”
赵禝微微叹气,看着沈清安,“这不是过了会试还有个殿试嘛,崔大人提醒我要好好准备,虽然会试过了殿试基本上是十拿九稳,但也不可懈怠,一想到还要学,我自然不开心了。”
赵穗儿拿了一小碟糕点递给他,“都已经苦读这么多年了,如今只差一步便能有所获,这个时候可不能泄气啊。”
“放心吧姐,我也就发发牢骚,毕竟好容易才走到这一步呢,怎么可能放弃。”说着他摸了摸肚子,“好饿啊,什么时候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