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星沅都已经回书院为会试做准备去了,地里有周叔他们你也不是非去不可,要不还是在家读书吧?”
赵禝喝了口粥又擦了擦嘴,看着一直为他学业忧心的赵穗儿宽慰道:
“姐你就放心吧,上次去书院回来的时候老师已经跟我说了一些要学的重点,我每日回来都会看的,再说了,如今外面虽然还好,但街上已经逐渐开始有流民出现了,我怎么能安心在家中读书呢。”
“但这样你休息不好啊!”她这几日明显能从阿禝脸上看到疲态,这是除了乡试以外从来没有过的。
赵禝有些无奈地解释道:“姐,我最近精神气儿确实不太好,但就是因为这次蝗灾才忧心的,所以蝗灾不解决,我是不会放心的,学业上的事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会安排好时间的。”
自家弟弟从小就犟赵穗儿心里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再劝下去也没有结果,只能不死心的说了句“一定要以自己的身体为重,不能硬撑。”
“知道了。”赵禝点头应了,顺便加了根豆角给赵穗儿,“家里肉是不是吃完了,等我明天回来的时候再去买点,你最近都瘦了。”
赵穗儿看了眼自己的手腕,又看了眼赵禝,没好气道:“你先看清楚咱俩到底谁更瘦再说我吧,从乡试之后你就愈发的瘦了,在瘦下去,当真就是话本中弱不胜衣的病公子了。”
“哪有那么夸张,不过最近忙了些动的多才瘦了些,等忙完了会养回来的。”
说着他放下碗筷,就往房里跑,“我看书去了碗就留给你了。”
他跑的极快,快的赵穗儿都没来得及继续说教他,只能轻轻叹息一声,继续吃饭了。
......
延林县的蝗虫都清的差不多的时候,朝廷下令让中州开仓放粮救济济昌的旨意终于来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赵禝正在地头上坐着和周叔他们喝水。
连着半月的阴沉天气这几日终于放晴了,在地里待上一天还是有些热,周家婶子就每日都送水过给大家喝。
过来传消息的小厮说完之后看着赵禝又开口道:“赵公子,还有一道圣旨是给你的,此刻宣旨的大人正在府中等着,老爷说让您赶紧回去。”
闻言赵禝放下手中的瓷碗,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可知道是什么旨意吗?”
小厮摇头,“小的也不知道,大人特意嘱咐让小的牵了马来,您快跟小的回去吧。”
一旁的周叔等人听到这话,连忙催促赵禝,“阿禝你快回去吧,这里也没啥事儿了,这圣旨可耽误不得呀!”
“那我就先回去了。”
赵禝一路快马加鞭赶回沈府,就看到沈清安正焦急地在门口走来走去,见他来了,连忙上前迎他。
“可算回来了,宣旨的大人都已经上了趟茅房了,我爹同我说这道圣旨很有可能是升上要嘉奖你防灾有功,届时就是直接封官都是有可能的,让你做好准备。”
两人走到院中就看到有一身穿官服的人正坐在院中,见他回来,沈鹤峰连忙道:“大人,这就是赵禝。”
闻言,那人拿起手旁明黄色的圣旨,朗声道:“赵禝接旨——”
第73章 面圣
赵禝等人立马跪下,那位大人抬眼看他们都跪下了,这才开始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中州举人赵禝德才兼备、赤子之心,此次又于预防蝗灾之事有功,朕心甚慰,特召赵禝进京觐见,以受封赏。钦此!”
闻言,赵禝抬手道:“草民接旨。”
那位大人把圣旨递到赵禝手上之后,就开口道:“圣旨本官已经带到了,本官在驿站等你,两日后启程回京。”
赵禝拱手作揖,“草民恭送大人。”
沈鹤峰和那位大人离开,沈清安才回过神来,她从赵禝手中拿过圣旨,看着上面进京觐见几个字,既高兴又难过。
她有些不舍地看着赵禝,“你这一走,再回来怕是要到明年殿试之后了...”
若不是沈夫人她们还在,赵禝早就上前宽慰了,但当着大家的面,他只能轻声道:“我会给你寄信的。”
“那一个月至少三封。”沈清安要求道。
“好,每个月至少三封。”赵禝笑着应道。
见他们两个说着说着都快凑到一起了,蒋氏笑呵呵地拉着朱梓禾回去了。
路上朱梓禾搀扶着蒋氏笑道:“这下婆母对清安的婚事可以放心了吧,赵禝为人我们都清楚,又与公爹师出同门,品行端正还一心为民,是个十分难得的好郎婿呢。”
蒋氏被她的话说的喜笑颜开,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担忧。
“赵禝此次进京,日后怕是前途无量,他和清安一无父母之命二无媒妁之言,我自己女儿什么样我还是知道的,纯善有余却温婉不足,我就怕到时候再生变故,那丫头如今看来是一心扑在赵禝身上,若是两人成不了,她怕是会伤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