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堆则是什么都挨不上的,有些连字都写得不像样,一看就不认真。
“苏赛和陈汲果然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只要科举公正,他们取中进士并非没有可能,这几人也不错,考官要是公正,过乡试是绰绰有余的。”上官峤道。
“今年用糊名法,考官也尽量选的是当朝出了名的牛脾气吴直,清正严明,最忌媚上,除了考场上会有舞弊的可能,改卷应是公平的。”
李持月的“糊名法”还有一切举措都主要用于京畿道,其余各道的乡试尚顾及不到,不过世家子弟多汇聚于此,只能说是确实会改善世家独霸的局面,但能改变多少,就看别的考生能不能从虎口撕下一块肉来。
“对了,先前七县乡绅之子投了行卷来,你可要一道看了?”
李持月本着不用白不用的心,将那十几张行卷掏了出来。
上官峤任劳任怨,又接了过来,看罢说道:“确有一二可用之人,公主打算让他们过了乡试吗?”
“自然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李持月不大在乎给那些乡绅的承诺,今年既然说了要讲究公正,她就不会真的带头搅乱。
学钧书院所谓的投行卷,也只是噱头罢了,反正选中这些人,不管她行不行这个方便,都是能过的。
上官峤欣慰点头。
—
阴历八月十二,中秋将近,乡试已到。
贡院一早就排起了长龙,整个外围已经被官兵围了个密不透风,等考试一开始,连官员都不得再随意进出了。
一个个考生在被细细检查了行囊后放了进去。
旁边有官吏在三令五申,绝不可舞弊,不可夹带小抄,违者不但会被赶出试院,并且此生再也不能参加科考。
相比起外头的熙熙攘攘,贡院中间的小楼则多了几分肃穆。
李持月一大早就来了,花冠华服,熠熠生辉,她坐镇堂上喝茶醒神,这乡试要考几日,她预备全程盯下来,也很费神。
旁边就是那位刚正不阿的阅卷官吴直,两侧陪坐的也是阅卷官,不过地位稍低,要唯吴直马首是瞻。
喝完茶,李持月走到窗边,俯视着下方长长的队伍。
这么远当然找不见季青珣在何处,不知是没到还是已经进去了。
不过她倒是意外地看到了杨融,兆甫等人,“今年的崇文馆那几位都来了,看来是很有自信。”
李牧澜敢让人来考试,看来也知道自己不能迟了这一步,说不得也想寻她纰漏呢。
先前东宫屡次派杀手刺杀季青珣铩羽,现在难得知道他就在贡院,也不知道李牧澜会不会出招。
李持月自己要维护科举的公正,这场乡试就能不动手就不动手,要是李牧澜这一回蛰伏下来,到来年春闱她就只能亲手阻止季青珣了。
可李持月已经等不了这么久了。
鼓声敲过,贡院的门正式关上了,考生已经在各自的小隔间里坐好,蚂蚁似的人都回到了小盒子般的号舍里。
李持月关上了窗户,转头翻看去了今年京畿道的考生名册,在看到“季青珣”三个字,她合上了名册。
考场上,不时有官吏往来视察,除了一两声咳嗽,听不见任何声音。
这第一场就得考三个日夜。
莫说是号舍里的考生,李持月也难挨得很。
她坐在椅子上,撑着头睡着了,等手撑不住了,脑袋忽地滑下,眼看就要磕着桌角,又在知情接住自己之前惊醒过来。
“这第一场还没完吗?”李持月打了一个哈欠。
知情看了一眼漏刻,“快了。”可是考完这一场还有两场呢。
李持月道:“出去看看吧。”
火把和灯笼将贡院照得灯火通明,每个号舍里都有微微烛火的光亮,还有一些是漆黑一片的,不知道是不是睡下了。
吴直巡查号舍去了,其中一位阅卷官见到公主,作了一个揖,殷勤说道:“公主若是累了,尽可回去休息,这儿有吴公和御史盯着,定然不会有事的。”
李持月冷下脸:“本宫说过,一旦开考,这贡院就不得再进出,本宫也一样。”
吴直刚好巡视回来,就听见了这句话,公主如此以身作则,他心中感佩,而且吴直原以为公主出现在贡院,是要对阅卷官施压,给自己的人大开方便之门,如今看来,是自己狭隘了。
吴直根本不知道,连点他为阅卷官,都是持月公主的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