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凝不懂,但柳明安那一刻发笑,确实是因为姜凝。她好像伤好了以后,性格中那种强横冷傲展露无遗,时常让柳明安觉得这里是她的地盘,自己才是外来人。
这才过了一天,从一开始客气地喊他“柳公子”,到现在已经直接不装了,开始对他呼来喝去了。
这种反差并不让柳明安觉得厌恶,反而觉得很有趣。
这样一个强势又性子冷淡的人,却愿意留在他身边,天天给他做饭,陪他读书给他研墨,甚至怜惜他睡桌上不舒服,不顾女子名声,让他与她同睡一床。
真的是一个很矛盾的姑娘。
姜凝进厨房后,挑了一个大萝卜,洗干净后切成四半,然后手起刀落,只听得“蹬蹬噔~”一阵响,整个白萝卜被均匀切成两毫米厚的薄片,装入碗中,满满一大碗,姜凝撒上一大把食盐,让它腌出水分。
接着姜凝淘米下锅,因为计划煮蔬菜粥,所以只放了半碗米,水放得多,水和米将近四比一的比例。
水和米都下锅后,姜凝在锅中放上一个竹木做的蒸架,在蒸架上搁了一个盘子,把一截洗过的腊肠放到盘子中,盖上锅盖,这样煮粥和蒸腊肠一举两得。
旺火出香饭,姜凝往灶里添了柴,红通通的火舌舔舐着漆黑的锅底,锅中的水小声“咕嘟”着。
大概十分钟后,姜凝端起装萝卜片的碗,此时萝卜中大量的水分已经腌出来了,辛辣味也减淡了许多。姜凝用清水淘洗了几遍,洗去多余的盐分,用手攥干水分后,往里面放入切好的辣椒圈、姜丝和蒜片,再倒入几勺酱油和醋,翻拌均匀后,一道酸辣脆萝卜就好了。
这时腊肠也蒸好了,姜凝掀开锅盖,热气扑面而来。姜凝用手沾了一下凉水,然后飞快地伸手从锅中把滚烫的盘子端出来放灶台上,再用筷子把蒸架夹出来。
趁腊肠放凉的这段时间,姜凝拿了一颗油麦菜,洗净后切得碎碎的,扔到锅里和已经浓稠的米粥混合在一起,撒了一点点盐后,就用碗盛了出来。
过了几分钟,腊肠没那么烫手了,姜凝斜刀将它切成薄片装入碗中。
早饭完成。
第19章 哑娘经历,留字上山
柳明安坐在桌前,看着眼前的清粥小菜,食欲大动。
菜粥是大火煮的,香气扑鼻,米粒都煮碎了,和细碎的菜叶子混合在一起,油麦菜的特殊清香和醇厚米香交织,吃进肚子里,唇齿留香,肠胃暖暖的,只觉得整个人都服帖了。
酸辣萝卜菜如其名,又酸又辣,开胃解腻,跟菜粥一起是绝配。
至于哑娘送的腊肠,姜凝尝了一块,是用猪肉和辣椒花椒调好味,然后灌进猪小肠里,再用烟熏制而成,吃起来麻辣干香,跟现代的川味腊肠味道几乎一样。腊肠为了防止变质盐放得有些多,单吃会觉得咸,就着粥吃是最好的。
“你刚才说,那个哑娘也是被买来的,她是什么情况?跟我讲讲。”
柳明安刚端起碗,忽然听到姜凝问道。
“她是去年被买回来的,好像是大户人家的奴婢,犯了错被主人卖了。”
姜凝也端起碗,跟柳明安边吃边聊:“她是被你说的那个何兆买回来当媳妇了?”
柳明安点点头:“何兆因为幼年上山打猎受了伤,走路有些跛,脸上有一块伤疤,看着怪吓人的,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正好赵教头拉着哑娘来卖,要了八两银子,没人买,何兆那时刚逮了一窝野兔,抓了几条蛇,卖了不少钱,就把她买下来了。”
姜凝听着,眯了眯眼,若有所思。
柳明安扒拉了一口饭,又接着道:“其实何兆人挺好的,哑娘被买回来后,也没有强迫她,自己睡柴房,后面两人在一块儿了,是哑娘心甘情愿的。”
姜凝倒是有些意外,一个想要媳妇的单身汉,花了大价钱买了个女人,竟然能忍住不碰,这是什么正人君子。
不过,姜凝的注意力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柳明安所说的“打猎”、“野兔”和“蛇”上面。
“那个何兆打猎是在那座山上吗?”姜凝的目光透过窗户,看着不远处那座高耸挺拔的山。
正值初秋,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峰处雾霭弥蒙,可以想见走进山里是何等的清寂幽森。
柳明安顺着姜凝的目光看过去,口中答道“是”。
“这村里打猎的人多吗?”姜凝又问。
柳明安收回目光,又回答道:“除了何兆,没人会去那山里打猎。但他跟哑娘在一起之后,也大半年没进过山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么大一座山,看起来应该有不少好东西,怎么就没人上去呢?”姜凝姜凝似乎对这座山兴致勃勃,眼底闪烁着探究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