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凝的心不可遏制地颤了颤,又听见柳明安轻声道:“还有就是,我很心疼你。”
少年黑亮的眸子里闪动着真诚的光,脸上是一眼可见的疼惜,姜凝看着他,柳明安不躲不避,笑着与她对视着。
姜凝闭了闭眼,心情复杂难辨:“你真是疯了!”
为什么都知道她是什么人了,还不避开呢?
柳明安仍是笑着,走到姜凝侧边,抓起她的手按到了自己心口上。
“咚~咚~咚……”
年轻的心脏在强有力地跳动,一下又一下,姜凝像是被烫到,指尖缩了缩,想收回手,但柳明安的手按在她手上。
“我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都是我的心告诉我的,它不会骗我。”柳明安笃定地说道。
“你真是疯了!”姜凝重复道。
“那就当我疯了吧”,柳明安笑笑,接着温柔而坚定说道:“我可以为你疯一辈子。”
这近乎表白的话让姜凝有些手足无措,少年的喜欢真挚纯粹而热烈,她只能仓皇躲避。
“我去做饭,吃完早点去衙门吧。”
姜凝猛地抽回自己被抓着的手,头也不回往厨房走去。
第72章 公堂之上
二人是在辰时到了衙门,因为带着状纸,直接上了公堂。
姜凝一直以为县太爷是个老头子,就像很多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绿豆眼,八字胡,说话阴阳怪气,断案偏听偏信,是非不分,昏庸无能,见钱眼开。
等真的见到一身暗红色官服,身板挺直,相貌端正的宋茗时,姜凝知道自己被误导了,原来县太爷也有这么年轻的。
唐书吏将柳明安的状纸呈了上去,宋茗拿着一看,没头没尾地夸了一句:“柳秀才这手字倒是写得很好。”
柳明安一楞,刚想张嘴礼貌回一句“大人谬赞”,宋茗却低下了头,开始细看状词,他只得作罢。
“你是要指控赵强下药,偷盗,以及伙同他人纵火意欲谋杀,这三大罪状吗?”片刻后,宋茗放下状纸,问柳明安道。
柳明安走到公案下方站定,对着宋茗拱手行礼道:“正是,恳请县太爷为草民做主。”
宋茗“嗯”了一声,随即道:“那便升堂吧。”
姜凝在各种影视里看过很多次衙门升堂的情景,都是一群官差拿个棍子“笃笃笃”地杵地,嘴里拉长了调子喊“威~武~”,然后当官的拿着惊堂木在桌上重重一拍,吹胡子瞪眼喝道:“堂下何人?报上名来!”
如今自己身临其境,不知为何,姜凝有点想笑。
就这一晃神的功夫,公堂两边已经站了两列官差了,都板着一张脸,看起来严肃得很。双手戴着镣铐的赵强也被带了上来,跪在柳明安旁边。
姜凝站在门口边上等待传候的区域,目光在柳明安和赵强身上打了个转,又看向了公案右边坐着的提笔准备写字的唐书吏,大概明白了,书吏这一职务应该是等同于“师爷”。
不过这个朝代比起电视里演的还是有一点好的,那就是状告者不必下跪,因此柳明安和她都是好端端站着的。
“堂下之人,可是姓赵名强?”宋茗问道。
赵强答“是”,宋茗又道:“你旁边这个人告你,你是要本官一句一句问,还是自己说?”
“犯民自己说。”赵强答,随后便将他结识猴子,金玉坊欠钱,荷花村下药偷盗的经历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听得柳明安和姜凝心中诧异不止。
二人都以为赵强会因为唐书吏的缘故抵赖不认罪,甚至反咬一口告姜凝他们诬陷,本以为会费上好大一番功夫你来我往争辩半天,不曾想这人竟然这么轻而易举就认了。
尤其是姜凝,她甚至做好了赵强被无罪释放,她自己之后再去杀人的心理准备,结果却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姜凝又往那个唐书吏那里看去,发现他在赵强陈述罪状的时候,眉头紧紧皱着,眉心挤出一道深深地褶子,一边摇头叹气,一边在纸上不停地写着什么。
难道这个书吏不准备救一下他的侄子吗?真的这么大公无私?姜凝不解地想。
宋茗已经是第二次听见赵强这番话了,面色毫无波动,只总结道:“依你所言,你是受人挑拨才作恶的?”
赵强俯身,以额触地给宋茗磕了一个头,嘴里说道:“犯民所言,千真万确,望宋大人明鉴!”
宋茗将目光从赵强身上移开,姜凝以为他要问柳明安了,却不曾想他看的是自己。
“这位姑娘,到堂下来,本官有话问你。”姜凝听见宋茗命令道。
姜凝依言走到柳明安身侧站定,便听见宋茗道:“姓甚名谁?”
“姜凝。”
一旁的唐书吏停笔抬起头来,宋茗余光看见了,又问:“分别是哪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