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景舒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否则肯定会说。
“放心吧,他们没有去西洋买火器,同样的,汉人也没有抢回天下,还被西洋和倭国揍了个够呛。”
朱棣回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见群臣,而是去了昭狱。
去干嘛呢?
当然是去见夏原吉了。
要不说老朱家的人狗呢,你们见过坐牢还要上班,而且还不给工钱吗?
夏原吉就是这种,他进了昭狱的豪华牢房,本来以为总算是可以歇歇了,还打算请求锦衣卫给自己弄几本书来。
谁知道第二天皇帝就让人搬来了账本,还有办公桌、笔墨纸砚,要求他居牢房办公。
这便也罢了,他帮皇帝审批账务,轮到俸禄那一块的时候,是左翻右翻都没有翻到自己的名字。
这会儿见朱棣来了,便理直气壮地问道:“皇上,臣想请问皇上,为何这俸禄册上没有臣的名字?”
朱棣让人打开牢房,自己揣着手倚靠在门口,却答非所问。
“原吉啊,想必你也看到了吧,朕这次亲征,只用了户部二十万两银子,旁的都是朕自己贴的。”
老夏当然看见了,他又不是瞎子,他深吸了口气,重复道:“皇上,臣是问,为何俸禄册上没有臣的名字。”
朱棣还是不答话,而是把这次的战绩说了个清清楚楚。
“朕还是觉得,朕是对的,朕得时常带着大军去关在晃悠几圈,鞑靼才不会做大做强,你说对不对?”
第74章 朱财主赏饭吃了
夏原吉:“……”
他深吸了一口气,再次问道:“皇上,臣是问您,这俸禄册上,为何没有臣的名字?”
敢情,他这是打白工?
朱棣凝眉,认真地看着他:“原吉,你为什么要当官?难道你当官不是为了想给大明做点事吗?”
“当官的,不能张口闭口就问皇帝要俸禄,俗,你是文人,要有点文人风骨,不能那么俗气的,这不好,非常不好。”
开玩笑,你都下狱了,他凭什么还要发俸禄?
要给,也得是从东宫的账走……
“皇上,臣现在已经不是官了。”夏原吉快被气死了,忍不住道:“就算臣还是官,就算臣不俗,那也得吃饭穿衣吧,臣总不能靠喝西北风活命吧?”
就算他行,他家里人也不行啊。
“怎么?”朱棣继续装傻:“你住在这里,他们不给你吃喝了?谁敢这么大胆,你跟朕说,朕收拾他们去。”
夏原吉一时语塞,他在这儿其实过的挺好的。
一日两顿都有菜有肉,还随时可以加餐,太子爷还时不时给些好茶,盖的也是上好锦被。
他想看什么书,只要说一声,立马就有人送来。
锦衣卫对他也毕恭毕敬,倒是比在家的过的还要好些,除了见不到家人,和没有俸禄以外,他还是挺满意的。
见他没话说了,朱棣才道:“这样,你只要跟朕认个错,承认朕的国策是对的,朕就不和你计较,让你官复原职归家,怎么样?”
都说文人嘴犟,他朱棣更犟,他就不信他不能让这些文人都信服。
可夏原吉却一脸不赞同:“皇上,臣还是觉得咱们应该与民休息,虽说皇上这次就用了户部二十万两银子。”
“可烧掉阿鲁台的那些东西,连五万两都不值,还别说皇上您添了那么多私银进去。”
“这些银子,如果都换算成粮食、棉衣,拿去救济给老百姓,那大家也就都能过个好年了。”
“再有,皇上您年纪大了,圣体如何受得住马上颠簸,皇上,还是收手,过个几年再做打算吧。”
年年征战年年穷,家无壮丁谁耕种啊?
“老百姓就是为了一口饭,当年太祖皇帝不也正是因为没……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大明吗?”
他没有直说,但意思就是:皇上你要是继续打仗,让百姓们吃不饱肚子,那就小心大明再出个造反的朱元璋咯。
朱棣抿抿嘴,有些不悦:“朕知道百姓过的苦,可边疆百姓过的更苦,虽说费银子了些,但只要能把他们打怕,朕觉得很值得。”
这些个酸儒,懂什么?
夏原吉还要再说什么,朱棣却已经不想再听了,只丢下一句你住着吧,便离开了诏狱。
留下一脸苦笑的夏原吉。
皇上啊皇上,您带着将士一去,鞑靼就跑,您班师回朝廷,人家又开始劫掠我大明的边疆。
要是一直都这样下去,苦的可是大明啊!!!
老爷子很不爽,本以为自己一没用户部的银子,二还打了个小胜,夏原吉怎么也该夸,不是,服气自己才是吧?
谁知道……
就这,还想问他要俸禄?
想都别想。
这事别人肯定不清楚,但朱胖胖还能不清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