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叹了口气。
然后,又叹了口气。
太子将他身边这个大宝贝用力地抱在了怀里,不顾这个动作会不会让刚刚被他安抚着要睡着的阿珠又醒过来……这不能怪他不是吗?
要怪的话也该怪青年自己,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动作来扰乱他?
真是糟糕。
每一次意识到眼前这个人对他多么重要时,都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慌浮上心头。
不够……
允礽坐起身,他该……
他看向屋门外,好似这样,就能看透遥远的黑暗。
…
林黛玉在贾府适应得还算不错。
兄弟姐妹们,正如大哥哥所说,都是些性情温和之人,相处起来也不难。元春迎春探春,这几个姐妹都带来了自己的礼物,更别说宝玉了。
对于宝玉,黛玉总有一些困惑。
她从前不曾见过这么肆意的少年,特别黏糊,又带着随性。他们两人的关系倒是远比旁人预期的要好上太多,不多时就同进同出。
两个玉儿坐在贾母身边,总会叫老祖宗笑呵呵的。
王夫人并没有来得及阻止,因为她此时并没有关注到这些细节,她的整副心思都落在了她的大女儿身上。
元春今年六月就要出嫁了。
这是府上难得的喜事。
尽管期间遭到了贾敏去世的打击,但她绝不会让自己大女儿的婚事受到任何干扰,这件事上她亲自操劳起来,各种木材布料都如流水般地涌入贾府。而元春也不再参加其他的宴席,而是一心一意做起了自己的嫁衣。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未必真的要自己把嫁衣做好,但是元春想这么做,自然是因为她的意中人叫她欢喜。
而王家和贾府两边,对于贾琏与王熙凤的婚事,也有了默认。
大房那边在确定贾琏的心意之后,并没有阻止这桩事。
其实王夫人对这桩婚事,并不是十分满意。
假如是她掌权,又或者说张夫人不在,那王夫人对王熙凤嫁入贾家这件事儿,自然是欢喜的。
贾琏是大房唯一的儿子,把王熙凤嫁给他,自然而然也就笼络了大房,这对于王夫人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
可是现在贾府虽然看着二房势大,可大房还是贾府正正经经的管家人,王熙凤嫁入贾府之后,未必会听她这位姑母的话。
毕竟在她的上头有着正儿八经的婆家。
张夫人颇有手段,王熙凤一旦嫁过去,王家的态度,如何就不可知了。
至少他们对于王夫人所说的话,就不会再如从前一样那么一心一意听着了。
毕竟他们还有另外的选择。
但如果张夫人都没有阻止这件事,那王夫人身为二房的人,自然更加没有资格阻止,尤其是王府对于把王熙凤嫁进来这件事儿还带有着热情的时候……
她就更不可能劝说得了王子腾夫人了。
左不过这件事儿暂时没有成行,王夫人就劝说自己,莫要再想这件事儿。
“母亲。”
屋外响起了元春的声音。
漂亮端庄的大姑娘出现在了门口,脸上带着淡淡笑意。
“父亲说,他来了。”
她有些羞怯地望着母亲,“我想去见见他。”
王夫人朗声笑起来,“你们已经定过亲,自然想见就见,何必来与我说?”
元春笑吟吟地说道:“自然是要说给母亲知道的。”她朝着王夫人欠了欠身,“那女儿便去了。”
目送着元春离开之后,王夫人的眼神不经意地扫过门外,发现了赵姨娘的身影。她探头探脑不知在看什么,很快又消失在别处。
王夫人重重哼了一声。
在贾政那么多个侍妾里,她最不喜的自然是赵姨娘。
别的姨娘再怎么样都没有生下过子嗣,而偏偏赵姨娘却先后生下了两个孩子,还出了一个男丁。
一想到贾环,王夫人的脸色就变绿了。
“太太,可要给她立立规矩?”周瑞家的试探着说道。
想要为难个侍妾,那还不容易?
这立规矩就是最简单,也是最蹉跎人的办法。
王夫人厌恶地摇头,“如今还是元春的事情要紧,多盯着些她,莫要叫她闹出什么问题来。”她把探春带到身边养,却把庶子留给赵姨娘,可是有原因的。
当王夫人把庶女留在了身边,却把庶子留给了赵姨娘时,纵然是贾府内在刻薄的人,都只会称赞她的大度。
有的是把庶出的子女留在自己身边教养,完全不给妾室的正房太太。
可王夫人这么做,纯粹只是因为她知道赵姨娘是绝对教养不好孩子的。
就她那个德性,没养出个鼠目寸光的蠢货,就已经不错,更别说想要将人养得多么出落,探春已经是她额外开恩带在身边,贾环?那是想都不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