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禔坐在下首,高高兴兴地说道:“谢过阿玛。”
康煦帝一个个孩子问过去,就连贾珠也没落下,被问了一两句功课,等问完后,小孩们也都饥肠辘辘,眼巴巴地看着康煦帝。
皇帝失笑,“看朕作甚,饿了吃便是。”
许是意识到他还没动手,其他人便也不敢动的缘由,皇帝便温和笑了笑,率先动了筷子,见状,其他皇子皇女便也动作起来。
那些长条桌案上,都是一人,偶有需要人看护的小皇子皇女,那便是乳母跟在一处。
而贾珠,却是坐在允礽的身旁。
他的座位,原本应该是被安排在殿门口。
这是惠妃安排的。
允禔看到的时候便摇头,“保成肯定是不愿的。”
惠妃却笑着说道,“保清,太子不愿意,那是太子殿下的问题。他自然会对此作出应对,可你,决不能将贾珠安排在太子的身旁。”
那是东宫的位置,是仅次于康熙帝的尊贵。如果太子想要拉着谁坐下,那是太子的意愿,可他们不能替代太子亵渎这份尊荣。
皇帝未必乐见。
允禔叹了口气,“额娘,这也忒是麻烦。”
惠嫔顺手又敲了敲他的大脑门,“多思,多虑,这才是安稳的根本。”
她其实也看不透皇帝对贾珠到底是什么想法,可从他们的接触中来看,万岁爷仿佛是真的喜爱贾珠一般。
这可,真是稀罕。
允禔坐在允礽的右手边,心想额娘说得可真是有道理。
即便是在那些眼花缭乱中,太子也毫不犹豫地寻到了阿珠的身影,带着他理所当然地走上台阶,坐在康煦帝最近处。
小太子的坦然与底气,是被康煦帝这些年一点点娇惯出来的。
而贾珠……
允礽那个胖崽子,也是这样纵容他的。
牢牢地,紧抓不放地,连一场普通吃食都不愿意叫他受半点委屈。
第37章
春日去了又来,来了又去。
在这一年六月中,王夫人怀孕了。
这算是府中一桩大事。
这几年,荣国府内可再没有这样的好消息了。
大房那头,贾赦虽是个喜欢玩闹的,惯来喜欢招惹女子,可在张夫人的把持下,除了去岁一个妾室曾经生下来一个女孩子,被取名叫迎春后,就再没有新的消息。迎春的母亲也在这一次难产里去世,张夫人犹豫了数日,将迎春抱到了自己膝下抚养。
贾赦根本不在乎这个,既然张夫人接受了,他更加乐意当一个撒手掌柜。
不过从那次后,他的行事也收敛了许多。
而贾政是个自持清贵的脾性,一般是不会叫妾室留下这般大的麻烦。但在王夫人第三次怀上后,他似也颇为高兴得意,连着几日都吃了小酒,而后又在其中一房妾室的屋内歇息。
王夫人虽知道这些,却没有放在心上。
她和贾政已经是老夫老妻了,就算现在贾政真的有了庶出子女,在她拥有贾珠和元春这一对儿女的前提下,再不会动摇到她的地位。
当然,如果给王夫人选择的话,她肯定不希望有庶出的孩子,但眼下她的岁数已经算是高龄,在乎自己还来不及,再没有别的心思去管顾贾政。
元春在得知母亲又怀孕了后,天天就往王夫人的房间里跑,就生怕母亲出点什么事。贾珠虽比不得元春那般便利,但也时时看顾着,生怕出了什么麻烦。
大半年过去,到了来年,
就在阖府的小心翼翼之下,到了发动的那天,仍然是一片混乱。
因为,这一天,太子殿下也在。
这似乎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贾珠在家的时候,便偶尔会引来一枚小太子,而在次数多了后,贾家人也开始变得麻木,不再像之前那样觉得震撼——并非是他们已经接受了,只是不得不承认人的情绪在多次的扯动下,到底是会变得再无感觉。
贾母是欢喜的,但也是担忧的。
太子殿下亲近贾家,对荣国府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只是这样一来,贾府也便需要更加耳提面命地小心起来。
一旦太子会出宫来贾家这个消息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定论,那便会产生许多危险。
贾母和张夫人一合计,俏没声地增加了贾府的许多人手,渐渐地,贾家也不得不适应这种戒备森严的状态,不再如之前那样懒散。
话题扯远,又回前头。
王夫人发动的这一日,太子殿下也在府上。
因为,贾珠告了假。
尽管女子生育一事,贾珠是完全帮不上忙。可是在母亲即将可能要发动的前几日,要叫贾珠这般安心读书,他却是怎么都无法静下心来。
汤斌看出来贾珠的思绪不宁,在明白了他是何遭遇后,淡笑着说道:“倘若是坐不住,心中难安,便告假回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