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王:我捐过了,怎么又来了。
皇上:谁让你蠢,人蠢就该少说话。
肃王去看睿王讨主意,睿王根本不看他,头疼。
淮王眼观鼻,鼻观心,反正他捐了。
他虽然注定与大位无缘,但皇上对他这个儿子还是没得说的,俸禄待遇和睿王他们并无差别。
他不养幕僚,也无妃嫔要养,手中确实宽裕,所以,他捐了五万两。
他清楚自己的位置,自然不能越过睿王,景王的十万两。
至于肃王……他不想评价。
肃王这骑虎难下了,又添了一万两银子。
想哭,家底要被掏空了。
孙大人一千两。
宋大人五百两。
刘御史……五十两。
孙公公手抖了下,也只有刘御史当得起穷鬼的名号了,比他都穷。
本子最后送到皇上手中,他一行行阅过,原来他的臣子们都这么有钱,穷的只有他一人啊。
常贵:您倒是少踹几张书案啊。
今日实在是意外之喜了,皇上的目光最后落到最后一行楚王殿下,上面写着,一千两,父皇代付。
第193章 皇上圣明
来来来,谁来给他解释下父皇代付是什么意思?
要他出钱?
这倒霉孩子!
这么损的招也就他能想出来。
皇上扶额,大齐的重灾区不是山东,不是湖山,是他的儿子!
常贵自然也看到簿子上的那行显眼的字。
这楚王殿下也……他怎么想出来的。
活了大半辈子了,第一次知道捐款还能代付的。
常贵想,下次皇上会不会收到从宫外送到宫里的账单,让皇上代付的。
不敢想……
孙公公接到师傅的眼神,他的脸皱成一团了,他有什么办法,楚王让他写,他敢不写吗?
皇上的目光从簿子上抬起,看向群臣:“我大齐有难,君臣应上下同心,从今日起,朕的一应供需减半,另从朕私库拿出十万两银子赈灾!”大臣都表态了,作为皇上怎么也得捐。
常贵小本本记下,那叫一个心疼。
对了,还有楚王殿下的一千两,这一共是十万零一千两银子。
皇子大臣齐齐跪下:“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虽然这些银子远远不够,但总好过没有,人得知足。
皇上的目光落在楚王身上,肃王心中一喜,陪同睿王湖山赈灾肯定是楚王了。
谁让就他一个人不捐钱呢,卖什么惨,他能惨过陆伯山吗?
好好的平宁侯成了陆都尉,钱也被卷走了,他楚王有人家惨吗?
既然没钱,那就出力吧。
皇上看着楚王一身深青的大理寺官袍,看着着实寒酸啊。
一直在大理寺当个小书吏也不是回事啊。
不如这次去湖山就由他和睿王前去,挣个功绩。
而且,老七那个没脑子的有一点说对了,老五上过战场,万一发生灾民暴动,老五的能力可以控制的住局面。
就这份功劳也不是谁说抢走就能抢走的。
众位大臣面面相觑,在心里默默的为楚王点了根蜡。
“老五……”皇上开始点名了:“这次湖山地动,你和你三哥去吧!”
肃王幸灾乐祸,老五这次要倒霉了,能不能回来还说不定呢。
顾昭华:他都搅合成这样了,这苦差还是落五哥头上了?
太没天理了!
都怪那个蠢货,顾昭华凶狠的目光落在肃王身上。
肃王暗自窃喜后抬头就触到顾昭华的目光。
看他做什么,又不是他让老五去的。
睿王蹙眉,不大乐意,赵恒是个多事的家伙,不是省油的灯,马表弟不就是被他弄死的。
楚王:湖山不远,但也不想去,他走了窈窈怎么办,窈窈一定会想他的。
可公然抗旨也不能啊,既然都被点到名了,与其抗旨惹父皇不待见,还不如欣然接旨。
楚王掀起袍子,单膝跪下:“儿臣接旨,儿臣多谢父皇信任!”
皇上看一向忤逆的老五竟然欣然接旨,脸色好看多了,露出笑意:“这就好,你们兄弟齐心,定能稳住局面!”
皇上再如何揣度,也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不要自相残杀,可以和睦相处。
睿王和楚王齐声道:“儿臣遵命!”
皇上让二人起身,目光从睿王的王爷朝服上划过落在赵恒身上:“老五在大理寺锻炼有段时间了吧!”
“是!”赵恒异常的乖顺。
皇上点头:“孙大人,老五表现如何?”
孙大人被点名,动作虽迟缓了一瞬,脑子反应不算慢,从善如流道:“回禀皇上,楚王殿下十分勤勉,之前的税银案,杨大人,孙大人自杀案都身先士卒,亲下江南,调查真相,大理寺上下对殿下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