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大概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说实话,他看到饭店历史时,也觉得这家寻味太会讲故事了。
这是要碰瓷荣华楼吗?
李博温闻声,走过来问,“怎么了?”
董学兵是华国烹饪大师,京市特一级厨师,京市餐饮协会理事,但在李博温面前还得恭敬地喊一声“李老。”
李博温是华国的国宝级烹饪大师,全国餐饮行业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华国餐饮行业终身成就奖得主,同时得了这两个奖的目前还活着的不到三人。
众人见他来,纷纷都站起身,与他问好。
“坐,大家坐。”
他虚虚按了下手。
“有什么好笑的么?”他问董学兵。
董学兵深知面前这个老人虽然平时和煦好相处,但遇到正事,他会严肃到谁的面子也不给。
他正犹豫该不该拿出去,毕竟寻味可是翁老介绍的,尤其是资料审核时就被刷下来,太下那位的面子了。
但——
他还是咬牙将寻味的资料递了过去,“您看。”
李博温戴上黑框老花镜,拿着手中的资料,眯起眼慢慢看起来。
其他人都围过来,有些人还不明所以,但看到李老面上的神色越来越严肃,心想不会吧,这么快就有人要倒霉了。
李博温看完后,缓缓摘下眼镜。
十指交叉,缓缓吐出一口气啊。
“许家啊,许氏菜啊。”
听李老的语气,好像还有点不停寻常。
难道——
董学兵立刻问:“李老,您知道这个许家?”
李博温缓缓陷入了回忆中,然后点头,“我幼年听父亲说,他的太爷爷认识一个虞城的许家厨师,叫许首农,他做的菜十分惊艳,就连当时的宋大厨也甘拜下风。”
“由于许宋两个大厨的菜品十分相似,据说他们出自同源,不过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许大厨突然销声匿迹了。”
众人大惊,宋大厨?
荣华楼的宋大厨。
所以这个寻味,祖上那些故事,哦不,那些事是真的。
她家真的是源自宋代的御厨传人。
那岂不是说,寻味和荣华楼一样?
董学兵狐疑,“那为什么这些年,许氏菜一直没有名声?而且这家店的创始人还是个半路转行,学厨勉强满一年的女孩。”
这也是大家的疑问。
李博温翻看了下后面附带的菜品图片及简单说明。
“这些菜看着都不错啊。”
“他们店里有个陶天和,估计这些菜多半出自他之手。”
董学兵道。
“陶天和,”李老想了想,“啊,他啊,是个不错的小伙子。”
“他参赛那年,我还当过评委呢,和蔡音一起。”
“说起来,蔡音这次怎么没来?”
组委会的员工立刻道,“蔡老师说身体不太舒服,就婉拒了。”
“哦…”
李博温点头,感慨道:“我们都老喽。”
他看着手中的资料,“幸好年轻一代也成长起来了。”
“学厨不满一年啊……”他喃喃,“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溜溜。”
许镜清将通过初审资格的事情告诉了店里的人。
陶天和双目圆睁,“你什么时候提交的资料?”
不对不对,重点是“过了?!”
这可是国际会议的餐饮保障啊,以前都是交由国宾饭店负责的。
“嗯,所以我们现在开始要为二次评审做准备。”
许镜清想到一起发来的要求,就道:“评委会的要求很简单,我们要做出突出华国特色的美食。”
评委会要求每家饭店拟定一桌席面,然后逐家评定。
“大家一起想想,哪些菜比较好?”
众人闻言都沉思起来,这种规格的宴席,不能用普通菜品。
沈开和李元贝看看邵纲,见他也凝眉苦死,再看看陶师傅。
要说他们之中谁最有经验,当属陶师傅了。
他以前待过省级国营饭店,还在多个五星酒店当过主厨。
见大家都望像自己,陶天和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然后道:“大家集思广益。”
接着只见他对盛家道:“小盛,你师傅现在在哪?”
盛家突然被点名,眨眨眼迷茫一下然后马上道:“师傅过年后就待在北海修养。”
北海是靠近京市的一处冬暖夏凉之地,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在那休养生息。
陶天和点点头,“你能联系上吗?这事可能还要请蔡老参谋下。”
大家这才恍然,对哦!
蔡老可是华国著名美食家。
他肯定见多识广。
想到有这么多大佬,沈开觉得妥了。
“许老板,其他参评的饭店有哪些啊。”
沈开决定做自己擅长的,收集材料。
许镜清直接报出一连串的饭店名,“国宾饭店,荣华楼、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