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梁向托武儿给完颜照带信,说完颜家正在给完颜松议亲,想要砸锅卖铁求娶贵妃娘家一个庶出的女孩儿。
武儿说起此事的时候,完颜照正在给十四喂肉粥,屋里没人,便没避讳。
可能是两人说话的时候,提到了太多次福晋,说一次笑一次,让十四给听了去,还以为是什么好话。
皇子福晋的标准,是完颜照听德妃和宜妃聊天时知道的。也不管十四听不听得懂,反正她要一股脑发泄出来,心里才好受。
“妾?行?”顾倾在黑暗中挑了挑眉。
屁股上很快挨了不轻不重的一脚。
老娘当皇帝的时候,你的先祖还在辽东吃土喝风呢。
顾倾:“……”就知道不行。
“疼——”顾倾故意拉长了声音。
算了,十四还小,等他长大再讨论这么深奥的问题吧,完颜照又把顾倾捞过来,伸手给他揉屁股:“还疼吗?”
顾倾软着声音撒娇:“姐姐——”
完颜照终于听到了想听的:“算你聪明。这样吧,娘娘不让我教你,我只能在晚上就寝的时候背给你听。只能在晚上,白天不行。”
顾倾嗯嗯两声,乖得不行。
完颜照抱着他取暖,一边哄睡,一边轻声背着《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也不知背了多少遍,她自己先睡着了。
顾倾没背过《三字经》,里面的内容多多少少也知道一点,两个晚上过去,他基本背熟了。
背《三字经》的事终究瞒不过奶娘,奶娘尽职尽责地把这事告诉了德妃,德妃并没当回事:“十四闹着要读书,闹腾得厉害,这个主意不错,反正早晚要背。”
奶娘也没想告完颜照的状,听德妃这样说,便跟着夸完颜照聪明。
五天过去,完颜照惊喜地发现,十四已经把《三字经》、《千字文》和《百家姓》背熟了。
她知道十四早慧,却没想到他能早慧到这种程度。九阿哥和十阿哥比十四大五岁,至今还没通过皇上的考校去尚书房读书,十四已经把启蒙三篇都背熟了。
不过皇上考校的内容可不止背书,还有提问和默写。
随便抽查句意,然后选出一篇用满蒙汉三族文字默写。
第一次考校她,皇上只考了背书和提问,其实算不上真正的考校。
直到她跟九格格学会了满文和蒙文,第二次考校才算通过。
背书考记性,十四的记性好,很快能背下来,可他并不知道每一句话的意思。
三篇加起来字数不算多,背诵相对容易,可其中的意思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还是太多了,也不好理解。
提问这一关都难过,更不要说默写了,还要用上三族文字,根本不是十四这个年纪能完成的。
可她耐不住十四撒娇,人家姐姐姐姐地叫,乖巧听话,满眼求知欲,完颜照怎么忍心拒绝呢。
于是背完老三篇,晚上睡觉的时候完颜照又给十四讲起了句意。她做事认真,力求完美,先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讲,然后连成一句话,遇上典故会把故事完整讲一遍,只当是哄孩子。
说来也怪,上辈子她生了六个孩子,哪怕是长子李弘,或是她最宠爱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她都没有耐心给他们完完整整讲上一个故事。
也是,那时候她做事雷厉风行,六个孩子都怕她,别说让她抱着睡觉,跟她撒娇了,便是被她叫到跟前问话都是战战兢兢避猫鼠似的。
四个儿子畏她如虎,只有太平公主对她还算亲近,所以她最疼太平公主,什么事都由着她。
如果能在青史留名,她自问无愧于国家无愧于百姓,唯一可能被后世诟病的,便是她晚年纵容男宠了吧。
那点纵容,与她的政绩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不过是她晚年对缺失亲情的一种补偿罢了。
耄耋之年的老人还能有什么□□,那时候她宠爱五郎六郎,就像宠爱自己的孙儿。
有他们承欢膝下,她感觉很快乐,很满足,仿佛人生都圆满了。
可跟怀里这黏人的奶团子相比,她对五郎六郎那点宠爱又算得了什么呢。
启蒙三篇的内容对顾倾来说都是小儿科,很多著名的典故,他都身临其境地穿越过,他知道的比完颜照还多。
之所以耐心听她讲句意讲故事,一来是想试探她的资历,二来想查缺补漏,三来是完颜照的声音好听,温温柔柔的讲故事特别催眠。
经过试探,顾倾惊讶地发现,完颜照不像穿越者,因为她的记忆停留在唐代及以前。
解读《三字经》的时候,背到唐朝那一句,完颜照轻笑了一下,喃喃说:“只有高祖,后面的人都白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