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那些错过改变历史的女人们》第一讲废除封建迷信的刘太后被黑成狸猫换太子的反派”
……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宋真宗驾崩,谥号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皇太子赵祯继位,年仅十三岁,故遵先帝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由皇太后刘氏临朝摄政,总理国事。
皇太后刘娥摄政的第一天,便下令将“天书”随同宋真宗葬入永定陵,停止“东封西祀”,停建各地道观,遣散道士,收回道观土地……
众臣闻言面面相觑,都试图劝谏太后。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如今先帝方去,太后便改其道而行之,岂不是陷陛下于不孝?”
赵祯转头望向刘娥,这个问题他答不了,只能看母后。
刘娥拍拍他的手,冷静地俯瞰群臣。
“哀家何曾说过要改其道而行之?天书乃天降祥瑞,故而托梦于先帝,如今先帝驾鹤西去,自当奉还天书,与先帝同归仙宫,岂能留于人间?至于道观……古人曾语事死如事生,封祀之事和修建道观都是先帝所好,当长守于先帝身侧……”
刚收了某道长大笔银子试图劝谏太后的大臣心里咯噔一下,到嘴边的话就噎住了。
是啊,太后没说要改先帝的爱好,只不过先帝去了,当然要将他的所好也一同陪葬,他不劝谏太后只是停建道观遣散道士,再劝下去……太后要让人把道观修在帝陵里让道士陪葬,他还要不要命了?
老臣们一个个被噎得无话可说,可心里却是齐齐松了口气。
这天书运动从祥符元年真宗梦神人降天书开始,从上到下,各种天书祥瑞层出不穷,就连素有清名的天官寇准都被裹挟其中,上天书祥瑞,更不必说其他大小官员,地方百姓,为修建宫苑道观,搜集“祥瑞”献上,可谓劳民伤财,全员疯狂,劝谏者被罢官降职的不知有多少。
如今真宗驾崩,新帝继位,太后果断废止天书之事,断绝地方进献祥瑞,严令百官不得已祥瑞扰民侵民,除了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外,其实有点良心和见识的官员还是打心底赞成太后的决策。
尤其是太后这一句“事死如事生”、“天书随葬”说出来,彻底堵上了那些道士和“祥瑞”官员的嘴,当真大快人心。
刘娥见众臣再无异议,又命人拿出内廷宦官雷允恭的供词,掷于宰相丁谓面前。
“丁卿勾结内臣,伪造祥瑞,欺瞒先帝,构陷忠良,如今又擅自移改陵穴,欺君罔上,你可知罪?”
丁谓瘫倒在地,从雷允恭被抓开始,他就成日提心吊胆,屡屡向太后献书,想要满混过关,可没想到,太后终究不肯放过他。
“狡兔死、走狗烹,微臣奉太后之心,日月可鉴……”
“轰!——轰隆隆!——”
他的话音未落,承明殿外忽然雷声大作,一道天光如瀑,飞流直下,落在大殿之中,高悬于空,宛如一轮明镜,镜中山水宛然,清晰可见。
莫说刚刚还在指天发誓赌咒的丁谓,上至太后刘娥和仁宗赵祯,下至殿中文武百官,值殿羽林,无不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随着镜中山水画面流转,一把女声从空中传出,清清楚楚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当初宋真宗为了洗刷澶渊之盟的城下之耻,假借神人托梦为名,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天书降神”泰山封禅运动,想借助天赐祥瑞之说,昭示天命所归,来粉饰太平,营造一派盛世景象。】
【所谓“上有好,下必从之”,连皇帝都大搞封建迷信,下面的官员和百姓当然有样学样,造神修道运动搞得轰轰烈烈。今天你送一只白鹿,明天我献一头白虎,从天而降的天书,河里挖出来的瑞石……各种各样的祥瑞,只要献上,就有官做有赏赐,一时间,大宋上下“争奏祥瑞,竞献赞颂”,这一场天书运动,几乎掏空了大宋国库,比澶渊之盟赔偿给辽国的岁币还要多出数倍不止。】
殿中的宰相和大臣们无不汗流浃背,以袖遮面。
献祥瑞之事,他们就算没跟着做过,也跟着写过贺诗青词,赞颂真宗得天命,奉天运,至于期间需要多少人力物力从全国各地搜集祥瑞,又有多少人在封赏中饱私囊,累得多少无辜百姓家破人亡,他们不是不知道,却未曾劝阻,因为劝阻的人,都被罢官降职,贬斥千里之外。
刘娥更是面沉如水,默然不语。
她从天禧四年开始,就代替病重的真宗处理政务,那时真宗还妄图借助“天书祥瑞”续命,就连寇准都“晚节不保”上天书得以重回朝堂为相。若不是丁谓密报于她,说寇准挑唆真宗欲行废后之举,她也不会默许丁谓借“伪造天书”一案铲除了寇准及其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