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那些错过改变历史的女人们[历史直播](159)

当初汉和帝驾崩后,邓绥将言中无子的后妃和大龄盲女都放出盲去,也要求诸侯王三年一期放大 龄宫女出言,就是不希望这些适婚适育的女子一入宫门就再无出头之日,白白蹉跎了大好年华。

就这样,皇帝的后言中,放出去的言女,也不过几百人。

而从刘祜自立的“清河王府”中,被搜救出来的女子,就已过千人,最大的已过三十,最小的尚未 及笄,刘别得气得直想骂人,又觉得骂他是畜生都辱畜了。

这些女子,刘别得并没有像邓绥先前放归宫女一样直接让她们各自回家。

一是清河郡国的情况与京都不同,这些被刘祜收入“后宫”的女子,不少是他强征甚至强抢而

来。

从他“继任”清河王之后,就要求下属为他进献美女。这种事上行下效,不光他自己要求良家女 入“官”,连他的下属都跟着效仿,甚至有的地方女子出嫁都得先经他们“审核”挑选。

如此一来,一些有女儿的人家,要么交钱为女儿“赎身”,要么就举家逃出清河,否则一旦被他 们缠上,就是家破人亡的结果。

二是尽管女帝登基,已经开始设立女官,开办女学,男女同学同举,都能入朝为官,或者到朝廷 开办的各类工坊做事,但在百姓心中,尚未彻底根除“男尊女卑”的观念,至于“贞操”之说,两千 年后都有人顽固不化,更不用说在这个时候。

三是家族和孝道观念至上的时代,这些被“送”给清河王的女人,就算能回去,只怕也会被草草 打发嫁人,甚至连官府派发给她们的“安置费”都未必能给她们留下。

对于这种家人来说,能卖她们一次,就不会介意再多卖一次。

刘别得以前就曾经听说过,那些被放出官的宫女,回到家中,被家人收走了安置费后,连从宫中 带出的旧衣都不放过,最后只给留下一身衣服出嫁,就那么胡乱发嫁给鳏夫或瘸子瞎子之类的。

只要肯出钱,他们才不会在乎这个分离多年没什么感情的女儿或姐妹以后生活的如何。

也或许在他们看来,女儿就是他们的血包,活该要被他们榨干吸尽最后一滴血。

刘别得并不想让自己想做的好事,最后成全了这些吸血鬼,反而害了这些可怜的女人。

所以,她宁可自己麻烦一点,先行登记甄别,问清楚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和去留意向,然后提供了 几个选择给她们。

一是可以直接拿一笔买断安置费回家,算是清河王的赔偿,以后如何就看她们自己能在家中争取 到什么位置了。

二是将买断的安置费改成分期给付的“养老金”。

从女帝登基的那一年开始,就将原本用来赈济的库银转成了福利金,对鳏、寡、孤、独、笃癃、 盆而不能自谋生计的人一人三斜谷物(注1)。

刘别得准许这些女子将安置费存入“福利金”中,每年支取一次,还给予一年六分利,只要她们 活着,每年都可以领取,死后就一分钱也领不着。

这福利金不允许代领,非本人不可,就是为了保证这些女子的利益,让她们的家人,哪怕看在她 们以后年年有钱收入的份上,也不至于逼迫太过,让她们能安生活下去。

邓绥听说她这个办法后,都很是惊讶,且十分赞许,将她的方案转交给了大司徒,让他安排下属 去完善福利司的相关规定,以避免发放福利时被人冒领、滥领。

三是对于无家可归的女子,可以办理女户,自立门户。

这些女子手里都有安置金,数目不小,要是自己一人生活,足够终身不愁吃穿的小康日子,能自 己经营的,可以买地出租给农户,也可以自己开店铺。

若是没有一技之长的,刘别得也安排了短期的培训,教她们一些基础的谋生技能。

最简单的,莫过于纺织和刺绣。

作为这个时代女子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几乎是从五六岁就开始学习女红,八九岁就开始学习纺纱 织布刺绣,水平或许有高有低,但最起码的技能基础还在。

正好现在推行棉花种植后,刘别得又带人“改良”了织布机,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如今要在 清河大力推广开荒种棉,就少不了要开办纺织工坊,需要大量的工人。

刘别得也不能一直留在清河去办工场,就干脆将这些织机和技术交给了她们,然后准许她们自己 经营工坊,一切手续从简不说,前三年还给减免税赋,可以说条件再优惠不过了。

如此一来,不光是无家可归的女子想去,就连那些有家有业的女子,也不禁动了心思。

这是女帝和皇太女都在大力扶持推广的新产业,前途一片光明,还是只招收女子的工坊,对于她 们来说,才是最可依靠和提升的未来。

上一篇:烈风吻星光下一篇:今夜入眠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