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陈曦这次特地推荐的内容里,不仅仅有养生知识,还有一些卫生医疗科普,就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让邓太后多活几年甚至几十年,使她的政策能够形成一种常态,至少两三代人之后,才能真正体现出男女同学、推动科技发明的作用。
只是如今芳华正茂的邓太后,显然并不在意养生之道,反而更在意的是那些科普知识。
“你能给我播放一下天外陨石和地震的成因吗?或者……明日早朝时当廷播放?”
第57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近1900年后的一位伟人提出的论断。
而此时此刻,陈曦相信,哪怕邓绥不知道什么是生产力,也明白科技的力量。
在她执政期间,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第一次“三圣临朝”,第一次技术型人才可以不靠诗书礼经之道进入朝堂,得到最高执政者的大力支持,所取得的成绩彪斌史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耀眼明珠。
只是在后世的记载中,三圣之名广为人知,而邓绥的名字,就连陈曦自己,也是因为要做历史类视频才查了她的资料,方才惊为天人。
就连班昭之名,也因续写《汉书》和《女诫》之故,比邓绥响亮得多。
而邓绥,殚精竭虑,执政十六年间,足足有十年的国库存粮都用于赈灾,内有天灾,外有**,她却从不肯服软半分。
天降陨石,地震旱灾,群臣认为是因女主当政而触怒上天,方有如此天降灾祸。
邓绥直接罢黜巫祠,赦免所有因为妖言巫恶而获罪的人,甚至连每年驱除疫鬼的大傩仪式都裁撤了一半的男巫,取消大型祭祀牲畜,将祭祀的贡品改为赈济灾民,如此一来,非但没有被少了祭祀的“神明”怪罪,反而活人无数,终于等到了丰年降临。
至于那些敢于犯边作乱的外族,她更是毫不手软。
一不和亲,二不和谈,敢动手就要挨打,邓太后的霸气回击,不但没有像朝臣们担心的一样“惹怒”匈奴和其他外族部落,反而让他们敬畏有加,甚至不惜送出自己族中的王子前去“服侍”邓太后,也算是反向和亲了。
像这样强势的当权太后,能够看到科技的重要性,何其难得。
陈曦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邓绥的要求,除了她用科技值兑换的粮种和科普视频之外,甚至还附赠了造纸术的衍生技术:雕版印刷术。
以目前的技术和人口,活字印刷术还为时过早,雕版印刷足以应对当前学堂的需求。
于是,在次日的早朝之上,群臣正议论纷纷,说起前日的天降陨石,有人声称看到上面刻有“牝鸡司晨”的字样,定然是上天怪罪女主当政,还望太后还政于皇帝,下罪己诏以谢天下,方能令天地息怒,不再降下天灾地震。
邓绥先是冷眼看着他们哔哔,一言不发。
之前也曾有人进言,当场就被邓太后命人拉下去杖责,今日群臣见太后居然没有当场发怒,以为她终于扛不住压力,要采纳群臣的意见,若是如此,皇帝能够掌权,他们就是有功之臣,一时间,不禁都有点跃跃欲试。
从一开始试探性地“闻风奏禀”,到后来干脆慷慨激昂地请太后还政,那副大义凛然的模样,仿佛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完全为大汉不惜要将太后拉下朝堂的架势。
看着他们越说越激动,越说越兴奋,邓绥脸上的冷静,也渐渐变成了冷笑。
原来,这些平时口口声声太后圣明的朝臣,到了这个时候,也会见风转舵,开始吹捧起皇帝来。
如今是永初五年,皇帝刘祜现在也不过十七岁,尚未到加冠之年,莫说邓绥没打算还政给他,就算有这个想法,也不会这般如群臣所说的“被迫”还政。
若是如此,还要加上“罪己诏”,那等于要推翻自己从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以后也再无翻身之日。
这是看到她弱了一点点,就如闻到血腥的群狼蜂拥而上,想要将她彻底打落尘埃啊!
可见班大家的“卑弱”之道,绝不适用于她。
她但凡露出一点点“弱势”之相,就会被人敲骨吸髓,吞噬殆尽,根本连示弱求生的机会都不会有。
群臣说得兴起,根本没注意到高高在上的邓太后脸上的表情如何,只是忽地听闻头顶一声霹雳震响,一道白光从天而降。
“陨石啊!”
“啊!——”
陈曦万万没想到,投屏光幕落在昭明殿上时,这些平日里说起天降陨石就兴致勃勃,激动不已的大臣们,竟然会以为这也是天降陨石,吓得有人当场跪伏在地,念念有词地祷告不已,有的人躲在殿中的盘龙柱下,还有人仓惶而逃,准备逃出大殿。
【有星如月,大如斗,有尾迹,光明照地,珠子散落,碎光迸空,声如雷,坠地三丈……这就是古代描写天降陨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