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母亲杨氏,也望着自家风雨飘摇的老屋直皱眉。
一夜的积雪压在屋顶上,老屋那陈年古旧的屋梁不时发出吱吱呀呀的求救声。
堂屋的屋顶早就已经破了大窟窿,一直没有修补;若是不能及时把雪铲干净,怕是东屋的屋顶也要遭殃。
更何况屋顶的草帘多少年没有替换过,早已经被虫蛀成了筛子,下雪时还看不出来,等雪融化了,屋里只怕是要下一场雨。
前两天在山里,刘雷雨跟母亲为了新家打草帘时就料想到了老屋的情况,当时多打了一些草帘,装在灵玉空间里头,由刘雷雨一起带出来了。
这会儿母亲撸撸衣袖准备大干一场,她对刘雷雨说:“雷雨啊,外头那么厚的雪,今天山路肯定难走了,咱们想进城恐怕得等一等,不如现在你就来给娘搭把手,咱俩把屋顶修葺一下吧。”
刘雷雨心里虽然惦记着阿瑶的生辰礼,然而天公不帮忙,她也没有办法。
老屋虽然不常来住,但偶尔她们娘俩进山出山时,总要来歇歇脚。老屋尽管破旧,毕竟还能遮风挡雨。
万一撒手不管,回头房子真塌了,总是不行。
尤其是,母亲对老屋是有深刻感情的,看着老屋日渐破败的模样,虽然母亲一直没有明说,但刘雷雨知道母亲是心疼的。
“娘,先不忙干活,这么冷的天咱们先做点东西吃填填肚子吧,反正下了雪这几天咱们也没法回山里去,干脆就好好把老屋修整修整。”
母亲一听,眉眼间露出笑意来:“瞧我这记性,火塘上头我还煮着粥呢,我看看火去。”
刘雷雨答应一声,自己则往门外走:“娘,等会修屋顶要用梯子,咱家没有,我先去找邻居借一张!”
乡邻人家,互相借个农具是常有的事情。
刘雷雨的邻居家就有一张木梯,不过刘雷雨并没有登门去借,反而沿着村中小路一拐,往阿瑶家跑了过去。
她自己也知道这舍近求远的行为,实在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只见她脸上挂着止不住的笑意,脚下走的飞快。
可赶了个巧,刘雷雨刚到阿瑶家门外,就看见阿瑶正在锁院门。
只见阿瑶肩上背着个包袱,身上穿着蓑衣,手里还提着一把伞,一副要出远门的模样。
刘雷雨走过去打招呼:“阿瑶,你要出门吗?”
阿瑶听见声音回头一看,脸上竟露出惊喜的神情来:“雷雨哥!你来得正好。”
她紧走几步赶到刘雷雨身前:“雷雨哥你是自己来的吗?可有骑驴来?能借给我一天吗?我现在要去黑瓮城里,我家大眼昨天早上被阿爷骑走了。昨天突然下大雪,阿爷夜里没能回来,他衣裳穿的单薄,今天这天气该吃不消了,我想给他送身衣裳去。”
“驴是骑来了,我跟母亲一起出山来的,只是今天这天气你还要进城,路上恐怕难走呢!”刘雷雨从自家走来阿瑶家时,一路上积雪被行人踩得泥泞不堪,不少地方还结了冰,路滑难走的很,她一路严加当心,好还几次差点滑个跟头。
“那可怎么办,阿爷没有添衣服肯定会冻着凉的!”阿瑶紧皱着眉头一脸着急。
刘雷雨一看,也跟着着急起来:“这样吧,不如我替你送去!”
“你一个人走难道就不怕路滑吗,要么雷雨哥你今天有空吗,请你与我结伴去吧,路上有个照应,行不行?”
阿瑶主动提出请求,这必须得行啊!
刘雷雨赶紧点头:“我先回去跟我娘说一声,阿瑶你在家里等着,我正好回去把驴子也牵来。”
说完刘雷雨又转身回家去,倒把借梯子的事情彻底忘到了脑后。
等快到自家门口时,她又想起来了,然而她给自己找了个十足的理由:她这会儿要陪阿瑶去趟黑瓮城,母亲一个人在家,爬高上梯太危险,所以她故意没借梯子。
等下晌她回来了,再来帮母亲一块修房顶也来得及。
第37章
母亲听说刘雷雨要陪同阿瑶进城, 给阿爷送衣服,她没有反对, 只是一再叮嘱刘雷雨路上小心。
刘雷雨满口答应下来, 牵上驴子就出了门。
去阿瑶家需要从里正家路过, 刘雷雨只顾着兴冲冲往前走,并没留意到里正家的大门打开了一条缝, 一个人影躲在门里头,目光一直追着她的背影一路走到阿瑶家门外。
阿瑶正站在自己卧房里, 对着床头的针线笸箩, 满脸纠结。
笸箩里头都是阿瑶做的针线,女孩子用的手帕、做了一半的荷包、给阿爷缝的袜子等等什么都有。
直到听见外头有驴子的叫唤声,她才急匆匆的从笸箩里随手抓起一双什么东西, 紧紧捏在手心里, 随后出了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