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农夫与小娇娘(2)

作者:红烧季鱼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可不等刘雷雨动作,那光影里的画面突然一转。

阿瑶竟在哭。

光影里的画面纷繁变幻,刘雷雨看到阿瑶的夫君,那本该与阿瑶举案齐眉的刘书贤,却因为自己不能人道而对阿瑶高高举起了拳头,看到他因为自己变态扭曲的欲望对阿瑶百般□□,看到刘父刘母因为阿瑶生不出孩子对阿瑶拳打脚踢,看到阿瑶的父兄在她回家求救时将她扫地出门,更看到那猪狗不如的刘父,甚至钻进了阿瑶的卧房!

不要!

不要!不要!

刘雷雨目眦欲裂,她一头向那光影中猛冲过去,那些人怎么敢!他们怎么敢对阿瑶做出那样的事情!

她要打死他们,她要救阿瑶出来。

她的阿瑶,她心疼的,心爱的,一心相与的阿瑶啊!

第2章

刘雷雨重生了。

她的名字叫雷雨,是因为她出生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飘摇的夜里。

其实这名字本来倒也不是她的。

十八年前,她的母亲怀着双胎刚满八个月。

她的父亲刘大柱算得上半个猎户,人长得高高壮壮,手上功夫也有几分,听说是年轻时在外头走南闯北,拜过师傅学过几年。

刘大柱自己从不提外头的事情,反正他十来岁时出去,二十六七了才回的村里,模样没啥大的变化,就是右腿稍有些跛形。妻子杨氏也是他在外头娶的,细眉细眼说话轻言巧语,平日里大都藏在屋内,甚少出门,一看就是城里出身。

刘大柱平日里侍弄家里几亩田地,每月朔日和望日与村里人结伴进两回双峰山,猎些野兔野猪之类的回来补贴家用。

家里老父老母都过世了,刘大柱就守着妻子两人,平日里也不见多起早贪黑,衣食住行上头却都要比村里那些食不果腹的乡邻宽裕些。

村里人眼红的人不少,都说刘大柱在外头挣了大钱了,可毕竟顾忌着刘大柱膀子上那腱子肉,只敢背后偷偷嚼嚼舌根。

听说双胎都要早产,刘大柱盘算着再进一次山,多猎些猎物回来,往后几个月妻子要生产坐月子养小娃,他得多在家陪着。

结果一去就没能回得来。

同去的村里人没能把刘大柱的尸身带回来,只说是叫野虎拖走了。

杨氏得了这噩耗,当夜就早产了。

那是个雷雨夜,而且雷暴格外惊人,一道接着一道,轰天的声响,雨水往下拼了命的倒,简直像是天上漏了个窟窿。

刘家没人,自然也没谁去帮杨氏喊产婆。

雷雨声遮挡了杨氏的哭叫求救,也挡住了所有想往刘家去的脚步。

谁也不知道杨氏一个柔柔弱弱的女子,到底是怎么独自一人把双胎都生产下来的,反正等到第二日雨住了,村里人往刘家去时,就看到杨氏手中抱了两个娃娃。

还是一男一女,龙凤胎。

当天雷雨过后,地面湿泞的厉害,村里的土路根本走不了人,一脚踩下去,半条腿都没在泥里。

然而村里人天一亮,就不约而同滚着一身泥往刘大柱家去,乌泱泱在刘家门口围了一群。

他们可不是去探月子的。

山外头这天下正战火纷纷硝烟四起,一群成王败寇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而这双峰山并这周围方圆百里的美人岭,几年前才统归了南诏国,国主姓赵的。

南诏国主远在天边,山里人也不知他是长脸圆脸,但村里的里正每旬都要去县城里听政令。

里正老刘今年五十有六,是前朝的秀才,偏偏对篡了前朝皇位的南诏国赵皇帝信服的厉害,回回听回来的政令都奉为圭臬。

比如说有一条:无男丁不立户。

刘大柱在世时是户主,与妻子杨氏为一家。

如今刘大柱死了。

没了户主,可刘大柱家还有娇妻大屋,灶下有柴缸里有米,那杨氏虽足不出户,可总也有人见过的,听说耳垂发间还有珠钗环佩。

这村里二十来户人家,里正家顿顿杂粮配黍米能混个肚儿圆,已经是家境相当富裕了。

另有三五个,一把年纪了还是光棍呢。

里正老刘想的长远,那杨氏虽说肚大如罗,又是克夫新寡,可万一真有那不长眼的登徒子呢?

他为了村子的名声,是断不允许有这种丑事发生的。

所以他一早赶了来,要防患于未然嘛。

再一个,刘大柱是土生土长的双峰村人,论辈分还要叫他老刘头一声二叔;刘大柱死了,他留下的家财,依南诏国律,若无男丁继承,是必须要收归同族的。

当然了,他老刘头不是那种一刀逼死人的,再怎么也要给那杨氏留条活路。

那杨氏若是愿意,在村里找个合适的人再嫁,那他老刘头就做主,从刘大柱留下的家财里头分出一部分,算作是杨氏的嫁奁;若是杨氏想回娘家,他老刘头也能做主,给杨氏出一份行路盘缠。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