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农夫与小娇娘(18)

作者:红烧季鱼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作者君:不,阿瑶不知道。

第11章

母亲杨氏手脚不慢,忙活小半天就把刘雷雨的两套外衣外裤都裁了出来。

只是她这几年眼睛越来越不行了,穿针引线特别费劲,天色一暗更加看不清,缝的久了只觉得眼睛涨得疼。

眼看着天色渐晚,她干脆便收了针线搁到一边,心里盘算着刘雷雨这么大了,女儿家的针线女工也该是时候教着她慢慢学起来。

虎窝外头晾着一捆一捆的树藤,都是这几日杨氏跟刘雷雨一起从林子里砍回来的。

这树藤柔软有韧性,用来编制篮子正好。

杨氏摸摸树藤晒得差不多了,便拉了一捆忙活起来。

先找两根三尺长左右,筷子粗细的细竹枝,砍去所有的分叉和竹叶,正中交叉绑成十字形,然后再将树藤从交叉处密密实实的一上一下绑在竹枝上。

盘到估摸着差不多盘口大小,就将竹枝掰成竖直向上的方向,继续缠绕树藤。

一直缠到竹枝上头,留约莫一指长的距离,将竹枝掰弯向下方,继续用树藤缠紧,就成了篮子的上沿。

刘雷雨回来时,杨氏手里的篮子已经成型了,她另用一根细一些的树藤将篮口多扎了两圈,整个篮子更结实也不容易散架。

见刘雷雨空着手回来的,杨氏急急忙忙放下手里的篮子,走过来拉起刘雷雨的胳膊查看:“可是遇到什么变故?”

刘雷雨一脸傻笑:“娘,是有变故,不过是好的变故。”

她只叫母亲在原地等着,顺手捡起母亲新编的竹篮,眨眼间从原地消失了。

母亲吓得一声惊呼。

然而不等她呼声落下,刘雷雨又出现了。

她怀里抱着竹篮,里头盛着满满当当鲜绿色的青菜苗,菜根还沾着新鲜的泥土。

“娘,这些菜苗咱们先种到地里,剩下灵田里还有许多,咱们今晚煮菜粥吃!”

母亲杨氏还没回过神来,就见刘雷雨快手快脚的把一篮菜苗倒进了她们开垦的地头,又接二连三“变”出了好几篮子的菜苗来,堆在她脚下,成了一个尖尖的菜堆。

“真是,真是变戏法啊。”

母亲杨氏蹲下身,拿着一株菜苗摸了又摸看了又看,最后还掐了叶片塞进嘴里,好半天才说道。

刘雷雨笑的欢喜:“娘,从今往后我种灵田,再也不用上山了。”

她简单跟母亲说了下灵田的变化,但是关于母亲多了一个大孙子的事情,却隐瞒住了。

她自己都还没完全接受呢,母亲那里还是暂缓一缓吧。

母亲听完还是喜忧参半,刘雷雨哪里肯让她胡思乱想,立马催着杨氏去生火做晚饭吃,她自己则拿了小土铲,种菜去了。

新鲜的菜苗移栽起来也不难的。

母亲白日里已经将田地梳理分出了田垄,刘雷雨便沿着田垄一行一行把菜苗栽下去。

先用土铲挖起一块土,再将一株菜苗的根埋进泥里,覆土盖好,一株便栽好了。

隔约莫五指宽,再栽下一棵,一直栽到田垄尽头。

一直忙活到月亮升起,刘雷雨才将整片田地全都栽满了。

她累的不行,因为一直蹲着种菜,两条腿累的又酸又涨。

但这会儿仍不到休息的时候,刚种下去的菜苗还得浇水才行。

刘雷雨给自己鼓鼓劲,就提着竹筒去溪边打水。

竹筒是砍了山中的老竹做成的,老竹有两拃合抱粗细,一头留着竹节,砍成一段便是一根竹筒,再用树藤将六根一般高的竹筒捆在一起,编个拎手,就是一个提桶。

这竹筒本身就可沉,装的水并不多。

山里路不好走,刘雷雨打来了水,还得小心沿途不能弄洒了。

就这么来回了不知道多少次,整个人累的气喘吁吁汗如雨下,然而回头一看,地才浇了一小半。

她又气又累,只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歇口气。

母亲煮好了菜粥,喊刘雷雨过来吃:“先吃点东西,等会儿娘同你一起来浇地。”

刘雷雨撒娇似的向母亲抱怨:“还是从前住在瀑布边上好,距离水潭近些。”

母亲笑着打趣她:“那又是谁,嫌弃瀑布吵得不行夜里睡不好?”

刘雷雨装傻:“我那时太小,竟也不记得是谁。”

娘俩笑成一团。

这夜的月色极美,明亮的月光如水般倾斜在山中,远远望去,竟仿佛能看到四周的山和树,都披着一层晶莹的月光。

山风轻柔,伴着秋虫低长的吟唱,穿林而过时,树叶沙沙作响。

刘雷雨抱着碗中的热粥一口一口的吃,母亲前几日在集上买的猪肉熬成了肉渣和猪油,吃了两天,这会儿剩下的全都煮进了粥里,熬得鲜香浓稠。

她一连两碗下肚,吃的额上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腹中暖热充实,整个人幸福的只想笑。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