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农夫与小娇娘(126)

作者:红烧季鱼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王文早就想通了,他得曲线救国。

法子嘛,也是有的。

县学里头,王文有不少的同学,跟他混得好合得来的,大抵都跟他差不多,脑子里啥都有就是没有读书那根弦。

除了一个人,刘书贤。

这个刘书贤,是黑瓮城县学里头出了名的才子。

他的学问到底怎么样,以王文的水平是评判不出来。

但是县学里头的夫子知道啊,刘书贤的诗文做出来,夫子们没有不夸的。

隔三差五还会把刘书贤的文章贴在县学的书墙上,供县学中的学子赏鉴。

照例说这么个人物,跟王文是不可能有交集的。

刘书贤与王文同学好几年,往前也一直没有过联系。

不过打从去年什么时候起,这刘书贤却主动往王文身边靠了过来。

他刘书贤一个“文曲星”下凡,与胸无点墨的王文,话不投机半句多,偏偏还每每主动跟王文套近乎,甚至在县学每旬例考之前,主动给王文“点题”。

王文又不傻。

他一个糙汉子,家穷人丑脑子又不好,能有什么值得刘书贤“无利不起早”?

王文一盘算,就猜到了刘书贤找上门来所为何事。

这刘书贤,是看上了他的便宜妹子啊。

转天,王文回去就把这事儿跟他亲娘提了提。

他是这么说的:“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啊,我保证我一点都没有掺坏心眼,也就是娘你没给我生个亲妹子,要不这好事儿我还不舍得轮给那陈瑶呢。刘书贤读书有真本事,县学里的夫子都说他明年下场,一考肯定能中个秀才。陈瑶要是这时候说给了刘书贤,今年把亲事做成了,明年她就是秀才娘子,往后说不得就是举人娘子,进士娘子,前途无量。”

而王文嘛,他是陈瑶的阿兄,也就是刘书贤的大舅哥。

往后刘书贤步步高升,他这个大舅哥肉吃不上,跟着喝口汤总不至于喝不起吧。

王文他娘一听,是这个道理,大好事儿啊。

所以转头她就去找陈达:“你养在乡下那个女儿,是不是也到了年纪,该说亲事了?你可别说我这个当后娘的心里不想着疼她,我给她找了一桩大好的亲事,绝对是高攀的门头,嫁过去就是一辈子享福的命!”

其实陈达对于自己唯一的亲生女儿,一向没什么感情。

他本就不喜女儿,养大了就是个赔钱货,既不能替他养老送终,还得贴钱送她出门子。

早几年他没再娶那会儿,有人家看中阿瑶,花钱要买走当个童养媳。

他一个鳏夫,家里也穷,女儿跟着他也养不好,他本来想答应的。

奈何他老子拿着刀追着他砍出来,说宁可砍死了当没他这个儿子,也不准动孙女阿瑶。

陈达一气之下,这些年也不回家里去,对自家老子和女儿也不闻不问,懒得搭理。

但孙氏对这事格外上心,陈达哪里敢忤逆孙氏的意思啊,只能顺从照办了。

而正月初三这天,孙氏一大早催陈达,也正是为了这件事。

她匆匆吃了点陈达烧好端来的早饭,就火急火燎的催着他一块出了门。

夫妇俩沿着黑瓮城里的街道一通疾走,不多时的功夫,就来到了陈家医馆的大门外头。

俗话说,正月初五迎财神。

黑瓮城里头大大小小的铺子门脸,通常去年年三十关门歇业,要到来年的正月初五才会开门迎客。

但医馆不同于别处,却是连大年初一都不会关门的。

这新年头里,一般人家图个吉利,有个头疼脑热之类的小毛病,自己捱一捱也就过去了,不肯往医馆里来。

但总有些急症病人,或是要紧毛病,需要寻医问药。

因此陈家医馆门前并不算冷清,也有人来来往往。

孙氏与陈达夫妇两人到了医馆门口,陈达捂着脸低着头想快步溜过去,孙氏却拉着他站住了:“别动,往哪儿跑!”

陈达一见,赶紧低声下气的求她:“夫人,不行啊,咱们别再来医馆闹事儿了,上回挨打的还不够吗?”

孙氏气的又想掐陈达,陈达早有防备,站的离她有点远,只给她作揖求饶。

“夫人,走吧,咱们去医馆后门,我爹他就在那里看门子,我们去找我爹要人。”

孙氏哪里肯走,她当着大街上就骂起来:“我怎么了我怎么了?我家好吃好穿养到十五岁的大姑娘,说不见人影就不见人影,我还不能来找来了?就算是给大户人家接了去享福,也没道理连亲娘老子都不准见一面吧!”

孙氏卖豆腐做生意,吆喝惯了,嗓门又大又粗中气十足,她一开口,街上果然有看热闹的朝她打量了过来。

见这情形,孙氏心里得意,正要抓紧发挥发挥,往大了闹一场,却见陈家医馆里出来了好几个膀大腰圆的家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