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丫丫低声欢呼一声,舔了舔嘴唇,张开小嘴,小银牙一咬就咬下一小截甘蔗果肉,又甜又脆,甘甜的汁水在口腔中爆出,顺着喉咙下滑,太好吃了~
嚼干了纤维中的汁水后,丫丫立马吐出残渣,一口接一口地啃着甘蔗,享受得很。
见丫丫啃得如此欢,白致清不自觉地吞了下口水,看来这种长得像竹子的甘蔗真能吃,应该还非常好吃,便也有样学样啃了一口甘蔗,瞬间,他的眼睛亮了。
白致清的吃货属性一点不输丫丫,没一会儿便把一段甘蔗啃光。
作为成年人,又是一县县令,白致清在外还是很矜持的,虽意犹未尽也还是克制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吃完一根甘蔗便停了嘴。
但丫丫不一样,她想吃就吃,一连吃了六段甘蔗,直到吃不动了才停下,小肚子鼓鼓的,满肚子甘蔗水。
她决定回去后,也要在县衙种上许多甘蔗,这样她就能天天吃了!
阿巫见丫丫喜欢甘蔗,笑得一脸慈祥,说道:“既然小千金喜欢甘蔗,明日便多带一些回去。”
丫丫笑嘻嘻地应下,“太好啦~谢谢阿巫~”
“小千金客气哩,这山上甘蔗多的是,每年都吃不完哩。不过,甘蔗确实是好东西,吃不完还能制成糖。”
“糖?”一听到糖丫丫又来了兴致,眼睛一转,问道:“阿巫,那种红红的糖是不是就是甘蔗做的?”
阿巫点了点头,“是哩,蔗糖就是甘蔗做的。”
丫丫决定了,她要种好多好多甘蔗,吃不完还能制成糖,每天泡在糖罐子里,想想就美~
听着一老一小的闲聊,白致清脑中灵光一闪。
制糖!
或许,这就是阿坝百姓的出路!
两个月来,白致清走过了十八寨,日日都想着该如何改善十八寨百姓的生活。
黎州多是山地,阿坝也是一样。
阿坝十八寨都建于山谷之中,山谷有限的地界除了住宅便是田地,再往外便是茫茫山林,这些山不适合开垦耕田种水稻,所以阿坝的耕地非常有限。
就算丫丫将来改善了粮种,提高水稻的亩产,但在基数固定的情况下,水稻的总体产量提升非常有限。
只靠改善粮种,顶多让阿坝百姓少挨些饿,离致富还远着呢。
白致清也曾想过利用妻女擅长医药的优势,指导蛮人在山上种药,再炮制好卖到其余几州。
但名贵的药材都是多年生草本,投入时间太长,短期内无法见效。
但甘蔗就不一样了,这是一年生的植物,每年都会长,而且不占耕地,能在山上种植。
阿坝别的不多,就是山多,若是能大面积种植甘蔗,再把这些甘蔗制成方便储存和运输的糖,一年之内就能见到效益。
糖在大庆卖得比猪肉贵多了,一斤猪肉才二十文,而刷了薄薄一层饴糖的糖葫芦却要卖两文钱。
虽说糖葫芦不止有糖,还有山楂,但山楂不值钱,一文钱就能买上一斤,贵的是糖,一斤糖最低都要卖一百文!
糖之所以卖得贵,是因除黎州外的十二州百姓吃的糖是饴糖。
饴糖由粮食制成,四五斤粮食才能做出一斤糖。
贵有贵的道理。
也不知一斤蔗糖得多少斤甘蔗才能熬制而成,转化率高不高?
白致清加入了一老一小的谈话,问道:“阿巫,不知多少根甘蔗才能熬出一斤蔗糖?”
这个问题把阿巫问得一愣,他们每年都是一股脑地把吃不完的甘蔗都给制成了糖,能制多少是多少,最后制成的糖也没过过称,更别说去数用了多少根甘蔗。
“这…我还从来没去算过。”阿巫人老成精,知道白致清不会无故发问,便问道:“白县令问这些是何意啊?”
第240章 类似催眠的认主药
迎着阿巫那双苍老却又充满智慧的眼睛,白致清欣慰地笑了,阿巫懂他。
他眼中含着笑意认真说道:“糖在大庆其余几州是一种珍贵的调味品,卖的并不算便宜。”
简单一句话,阿巫就听懂了其中的未尽之意。
“可就算糖再金贵,没人来黎州跟我们买糖也白搭哩,而且就算卖出去换了大庆的铜钱,对我们而言也没用。”
蛮人之间的交易方式是以物易物,大庆的货币在黎州几乎不具备流通性。
阿巫的思想在蛮人中虽具超前性,却仍受限于他的成长环境而欠缺与之智慧想匹配的经济头脑。
他虽期盼白致清能为南绚扎克寨带来改变,却从来没想过改变会以对外贸易的方式进行。
但白致清说法到底还是让阿巫心动了,可阿巫也有阿巫的顾虑。他既担心制成的糖没人买,又担心换了大庆的钱又没用,更不希望白县令的一腔热情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