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大家正吃得开心,正是开口问话的好时机。
白致清笑着看了看众人,才对阿巫问道:“老人家,寨子里有多少口人啊?我看村外的地并不多,产出的粮食够不够寨子里的人吃?”
吃了一碗白致清亲自煮的汤后,阿巫已经被他给彻底折服,如今见他关心寨子里的民生,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阿巫伸出老手拍了拍白致清的手背,感动道:“县令大人,你对哇们可真好,真系个好官哩。哇太高兴了,哇们终于等到了一个好县令啊!……”
阿巫絮絮叨叨地夸了半天,才说到正题上,“哇们寨子系真的穷哩,吃不饱啊,哇们寨子里算上刚出生的娃娃一共两百二十八人。可田只有九十六亩。”
阿巫怕县令大人觉得他们懒,补充道:“不系哇们不愿开垦农田,您也看到了,边上的地不合适开荒哩。”
白致清认同地点了点头,他虽不擅农事,但地能不能开还是看得出一二的。
南绚扎克寨所在的山谷只有这么大的地儿,想开荒也没地方开,总不能把山给推平了来种地,再说山地也不适合种粮。
九十六亩地确实非常少,以寨子的人口来计,人均半亩地都不到。
白致清在白家村呆了两年,对农事虽不擅长却也多少有些了解,按一个成人一年的口粮来计,需要四亩地才能养活,若再加上赋税则需要五亩地才能养活一个人。
可这个寨子的人均田却连半亩不到,确实是穷啊。
只是……白致清往餐桌旁看了看,寨子里的蛮人虽没有胖的,却也没人饿到瘦骨嶙峋。
不解道:“既然农田这般少,那寨子里的人都以何为食?”
阿巫叹了一口气,“靠山吃山哩,山里动物多,特别系蛇,哇们几乎每天都能吃到蛇肉。还有鱼偶尔也能抓到几条。另外,就系刚才给大人吃过的甘蕉了,那东西也很管饱,林子里也有不少,也系哇们的主粮。”
甘蕉也就是后世的香蕉,蛮人采了甘蕉后蒸熟了吃,又香又甜还糯糯地,很是好吃,丫丫刚才就吃了好几支。
白致清点头,黎州的山林确实物种丰富,靠山吃山确实是个活下去的好法子。
可若只是吃个饱,寨子便永远是这个样子,永远不会发展也没有进步,蛮人只能永远在温饱线上挣扎着生存。
他相信蛮人的先人过的也是这样的日子,现在这些人未必比他们的先人生活地更好。
生活不是生存,生下来活下去,要活出个人样,活出更好的日子才行。
只是白致清一时间想不出好的方法来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只能问道:“这里适宜耕种的土地少,你们有考虑过搬个地方住吗?”
阿巫摇头。
“哇们不搬!这里系哇们的根!再说了外面也未必比哇们寨子好。哇们的先祖把寨子建在这里自系有先祖的道理。”
不可否认,阿巫说的话有道理。
黎州遍地是山,搬出了这个山谷又能去哪儿?另一个山谷?还是搬出阿坝县、搬出黎州?
人离乡贱不说,他身为一县县令总不能把自己治下的百姓往外赶。
正是因为阿巫说的有道理,才让白致清觉得一阵头秃,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活不好干呐。
赚钱真不是他的长项,他如今较擅长也就只有种棉花卖棉布。
只可惜黎州耕地少不说,本身的环境也不适合种棉花,湿气重,林子太密导致低矮的植物光照少,而棉花正是最需要光照的植物。
白致清此刻很想念他的好儿子,若白墨凛也在此处就好了,凭他的经济头脑一定能想出挣钱的好法子。
白致清细细想了想,他目前能着手去做的只有三点,一是让丫丫改善粮种,提高粮食亩产;二是赶紧学好蛮话,把县中十八寨摸个遍;三是努力把蛮人凶蛮的恶名淡化,甚至让其他州的百姓对蛮人改观,吸引外人前来开发黎州。
但第三点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他儿子配合的过程。
想吸引外人来,便得有足够的利益诱惑,若是黎州百姓能生产出有竞争力的商品,在利润的驱动下自会有人“涉险”前来。
只是目前凭他对南绚扎克寨的了解,他们并没有任何具竞争优势的产业。
发展经济难呐!
只希望儿子已经把纺织工纺的事宜处理妥当,能在考完院试之后就赶来与一家人汇合,给他当师爷。
正在小农庄的纺织工纺进行突击检查的白墨凛打了个喷嚏。
林竹狗腿地说道:“定是老爷夫人和小姐想公子了。”
白墨凛眼皮都没抬,淡淡说道:“棉絮太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