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辞+番外(142)

作者:几块牛轧糖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你是说,他是白家军的人?不可能!”

“为何不能呢?”赵天明轻笑两声,“白家军虽然被清缴干净,可免不了有谁的遗孤。何况……白家还有岭南帮呢。”

高瑞沉吟片刻,然而并未多说甚。片刻,他终于开口:“这消息,是翁洪告诉你的?”

赵天明点头。

“此人还可信吗?”高瑞嗤笑一声,“他恐怕都要对方俞安俯首称臣了。”

“这么大的事,翁洪不是傻子,他不可能戏耍咱们。”赵天明道,“用人不疑,这点道理,首辅大人该明白的。”

高瑞捻了捻胡须:“竟然是我看走眼了,想不到方俞安和那个严彭,竟然都不是甚省油的灯!”

临近年末,古旧的长安城又一次走过了一轮,和去岁的此时扣了个圈。

威严的城墙内外,到处都有说不尽的悲欢。

在和方效承一五一十地讲述这几个月的事务时,方俞安明显感觉到了他的生疏和戒备,好在他并非全无准备,倒也习惯。

只是……此时已经不是两年前了,方俞安深吸一口气,鼻翼间尽是挥之不去的暖香,这是宫廷中特有的,奢靡的风。

他不能就这让任人摆弄,他得回击。

即使晓得,这样做会让自己踏入一个更黑暗的漩涡,但现在他并非孤身一人。

这时候他便不又想起严彭这个人来。

他在燕云时还旁敲侧击过,严彭有没有使上甚手段,结果对方倒是坦诚——摸清其人底细,法子自然手到擒来。

没见严彭用甚高超的话术,或者金银珠宝,翁洪就是默默地往自己这边偏了。

幸好方俞安此时还不知道,这位“偏向自己”的大将军已经把更重要的事转手卖了,否则他现在就会好好空一空自己脑子里的水。

新野军数量不多,领头的像是中了甚邪术,一茬接一茬地换。据说前朝起义之风兴盛的时候,连造反都造不明白,到了现在更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

想都不用想是谁在哪里挑出来的人。

方晏清附庸风雅不是一天两天了,偶尔方效承也会见猎心喜,跟着结交一个两个“大儒”。方俞安不用说太多,以他这人精爹的聪明劲,不难想出新野军里到底是谁的人。

然而方俞安毕竟好多年没和亲爹交流过了,揣测圣心水平肯定不如高瑞这些天天见面的大臣,所以一番话,把自己也卖了。

“想不到,翅膀这么快就硬了。”方效承冷笑一声,“还学会这些龌龊的东西了!怎么,党争看得手痒,想自己也尝尝滋味?”

方俞安脑子再快也收不回说出去的话,只好尽力找补:“回陛下,臣,臣不敢。只是新野驻军内里混乱,臣不得不……”

“还是说,你想就此弄垮你四哥,等朕一死,你就毫无顾忌地爬上来?”

方效承的语气轻描淡写,可内容却是让人心惊胆颤。方俞安倒吸一口凉气,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语气急促起来:“陛下明鉴!臣不敢有此大逆不道之想法!臣虽领新野军,但其中诸事臣并不清楚,只是按着惯例遣他们回驻地。”

方效承一皱眉,这和他听来的不一样。

“只是新野军常年不做远行军,诸事纷杂,故而臣经手一二。”方俞安适时地垂下眼,“臣初到军中,很多事都不熟悉,手头还有本职……一时忙乱,定会有疏忽之处,请陛下宽恕!”

就算是党争,那也不是随便就争起来的。

去岁夏天,方效承硬是指派常安去湖州查办何思的事,这算是让方俞安摸着了党争的大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快速地成长,只是状况有些超出方效承预期。

最开始他只是随便拉出来一个孩子,用以牵制太过嚣张的方晏清,可……现在看来,他竟然走眼了。

方效承看着面前这个跪着也身板挺直的孩子,有那么一下的晃神——像是他听过的,西北的一株胡杨。

那枯枝一样的东西可以随风奔走,苟活多久都不是问题,只要有水。甚至只是戍边者的汗,也能让它们生根发芽,从而长成一棵树的模样。

“你还晓得甚是大逆不道?”方效承冷笑一声,然而语气却放缓了,“唉……罢了,跟你一个毛孩子有甚计较的,你也是头一回在行伍间,情有可原。以后多学着点!好啦,到贵妃那里去罢。”

方俞安犹豫片刻,只是起身,到底没走。

方效承一挑眉:“还有何事?”

“陛下,您是有打算,让玉……严玉声做臣的侍讲么?”

“对啊,”方效承理所应当似的一点头,“说起此事,朕倒要嘱咐你几句。小小年纪别不学好,哪沾来的疑神疑鬼的毛病!此人是刘学士的关门弟子,好好学着些!”

上一篇:定风波下一篇:那个主角黑化疯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