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老将军昨日遭遇刺杀,如今重伤昏迷,迟迟未醒,太医看过之后,说宣武老将军能醒来都是天意。
荣安帝得知这个消息时震怒不已,即可让刑部尚书严查此事。
“皇兄,为今之计只能另派武将快马加鞭前往。”穆烨清拱了拱手,神色是前所未有的严肃:“据刘太守信中所述,边塞的雪只会越下越大,不会停歇,在救人之余,还需最好防范。”
“你说的不错。”荣安帝站起身,负手而立走到穆烨清面前:“可如今要挑选合适的人选已然来不及,晚一刻,百姓的命就少一条。”
兄弟二人都是心怀大义之人,民乃是国之根本民有难之时。若是连民都救不了,何来的天下大义?
穆烨清抿了抿唇,知道皇兄的意思。
如今本就无战事,朝中能信任且心怀大义之武将,寥寥无几。
要荣安帝选,已经没有时间。
“老五,看来此事只能交给你了。”
穆烨清眉头紧皱:“宣武老将军遭遇刺杀之事尚未查清,背后之人隐藏的极深,想调查难上加难。”
他并非不想去,只是现在宣武老将军昏迷未醒,虽是有人要他的命。
加上他心中隐隐的猜测,他不放心将宋九思与孩子留在京城。
这一次赈灾乃是边塞,不必青霄城,赈灾事物繁忙,危机重重。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荣安帝拍了拍穆烨清的肩膀,无奈叹气:“如今皇兄唯一信得过的人只有你,你担心睿亲王妃,我知晓,可如今大晋需要你,需要你救百姓与水火之中。”
往前,穆烨清尚且还未成亲时,还能身负大义,舍身救民,那是因为他孑然一身,没有在意与想保护之人。
如今却是不同了,他有了妻儿,心中有了牵绊。
此次背后之人,他心中有了猜测,一直想要他命的人很多,可不惜百姓性命,也要让他身死的人却不多。
穆景州...
穆烨清知道,皇兄一直对三皇子抱有期望,对他的才能很是欣赏。若他贸然将这个猜测说出来,必然会让皇兄难以抉择。
原本想着他留在京城,亲自调查此事,可...
“皇兄,我明日出发,前往北州赈灾。”
穆烨清拱了拱手,面上带着庄重严肃,刻不容缓。
“好。”
荣安帝连道三个好,很是欣慰:“你放心,我会派人好好护着弟妹的,不会让她受半点委屈的。”
宫门已经落锁,荣安帝伸手摘下自己的贴身金牌,递给穆烨清,“拿着这令牌出宫,宫门自会给你打开,而后将这令牌交给睿亲王妃,见此令牌如见天子。”
穆烨清没有接,而是单膝下跪,道:“皇兄,我的人自会好好保护王妃,这烫手山芋,可别给我了。”
烫手山芋?
原本还想说几句的福安公公,话到嘴边立即咽了下去,却险些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一张大胖脸憋得通红。
荣安帝黑着脸,“这是朕的令牌,只有两块,怎么到了你这就成烫手山芋了?”
第266章 只有两块
“正因为只有两块,若是这令牌在思儿手中,被心怀不轨之人知晓,定要想方设法夺去,到时做出些什么大逆不道之事来,全都得落到思儿头上。”
令牌只有两块,一块在荣安帝手里,一块在宋九思手里。
有心之人想要至宋九思于死地,只需要拿着令牌,做出大逆不道的事,宋九思必然脱不了嫌疑,反而惹祸上身。
闻言,荣安帝收回令牌,道:“那你说如何?”
“不必皇兄费心,我已经给云仙子写信,他明日便能到达京城,为宣武老将军治伤,等宣武老将军伤好,去接替我。”
这是穆烨清最后的底线,他不能离开京城太久。
尤其是有这么一头狼队宋九思虎视眈眈,他更是不放心。
荣安帝沉思几许,道:“前提是宣武老将军得养好伤。”
“这是自然。”
回了府,已经天黑如墨。
“王妃,王妃,王爷回来了,王爷回来了。”
翠云小跑着从外面进来,喜笑颜开的福了福身。
“奴婢这就让厨房再将饭菜热一遍。”
穆烨清快步进来,黑色的衣袍上沾了不少雪,风尘仆仆的模样。
宋九思将怀中的孩子抱给琉璃,快步上前,观察到他神色不对,忙问道:“可是宣武老将军的情况不好了?”
“宣武老将军倒是一如既往。”穆烨清一边解下大氅,一边道:“刘太守来信,称北阳城灾情严重,需速速派人前往赈灾,宣武老将军重伤在身,朝中暂无皇兄可信心怀大义之人。”
说到此,穆烨清看向宋九思,欲言又止。
“所以,皇上将此重任落到你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