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局势不好,他怕是要在望山府待一阵子了。
望山府处在大西北最边缘,最贫穷最偏远的地区。
“真的?那你与我拉钩,谁不来谁是小狗?”穗穗眼睛一亮,鼻涕都吹了个泡。
傅霄霄……
偷偷瞥了眼身后的侍从,侍从顿时看天看地看鞋尖。
乖乖咧,这还是主子吗??
温柔的抱着小丫头,那笑容跟两斤白酒似的。
傅霄霄轻咳一声,所有下属都默默低下了头。
眼睁睁瞅着他们的主子,与那小姑娘勾起了手指头。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你一定要来找我噢……”穗穗眼泪哗哗的缩下去,仰着头看着她。
“好。”傅霄霄轻笑一声。
转身时发现言家那秀才正定定的看着她。
“傅姑娘慢走……”他感受到傅霄霄的目光,轻声说道。
傅霄霄头都没抬便走了。
随着傅姑娘的离开,村里人也开始议论,傅姑娘到底是何身份。甚至还有人猜测,傅姑娘是京城世家之女,亦或是什么郡主。
八月底,言家的宅子正式落成。
临水村众人的房屋也落在了村外围,但也在围墙内。
“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莞娘,我真的没想到……”言汉生站在大门口,激动的落泪。
言家新房占地极宽,甚至还留了几个耳房,素日里拿来放杂物。
“这些年你受苦了莞娘。”
“都过去了,相公,咱们日子越过越好了。今儿搬新家,明儿收新谷,日子有盼头呢。”村长这段时日似乎很是焦躁,稻子还未完全成熟,便定下统一收割稻谷。
“我去买了两串鞭炮。”
言川笑着道,他还找来红纸写了新对联,看起来喜庆洋洋的。
“之前都不曾注意,角落居然还有几包糖,有四五斤呢。还包了些小红包,每个里面放了一文钱。等会邻居们过来暖宅,咱们便洒下来。”因着粮食短缺,村里已经三年没办喜事。
谁都不敢在这个关头充脸面浪费粮食。
粮食就是命。
第三十九章 扬眉吐气
八月初一,言家贺乔迁。
大灾三年,村里已经许久没有喜事了。
如今言川年纪渐长,林氏也要计划着给孩子说亲,这次乔迁便不曾大办。
只请了几个至亲好友留下吃饭。
无非便是村长一家,刘婶母子俩,今儿这大喜之日,言汉生也请了老宅。
跟老宅再合不来,但面子功夫却是省不了的。
如今的人注重孝道,再者,不过是一顿饭,林氏也没那么小气。
甚至,她心中有种隐秘的畅快。
她在老宅伏低做小十几年,老宅从来只当她是个免费的劳力,不把她当人看。赚的钱,小叔子要上学,她儿子连上个族学都没有束脩。
老二想学个武,也百般推诿。
如今被赶出家门两个月,自家便建了新房,买了田地,日子越过越红火。她心里甚至有股隐隐的暗爽。
老陈氏是被二媳妇背着来的。
环视一周,黑着脸,瞧见老大家那宽敞崭新的屋子,那青砖绿瓦还是村里头一份呢。
“没良心的东西,房子建成了,也不请爹娘住。”老陈氏啐了一口,二媳妇急忙将她放在正屋。
刘婶在厨房帮忙,村长正和村子里一众德高望重的老人喝茶。
“这儿子难道不是你赶出去的?是你自己不要的啊?”
“穗穗丫头三百两银子,你说不要老大养老,也不给老大分钱分房,这文书还在我家中呢。”村长瞥了她一眼,老陈氏顿时歇了声音。
“消停些,被雷劈了的女人,早该休了逐出去。免得坏了我王家村名声。”老人美滋滋的喝了口酒,哎,三年没喝过酒了。
这林氏真是会做人,对族中长辈很是敬重。
老陈氏脸色更难看了。
小陈氏原本指望着婆母来了,能占点便宜,一听这话顿时头都不敢抬。
快正午时,村子里众人都来道贺。
有人带着几个鸡蛋,有人提着菜,有人带着点心。
一进门,瞧见言家这宅子便满是羡慕。
“哎呀,这宅子竟然这么大呢?比村长家都不差了。”妇人东摸摸西看看,院墙都修的极高,这一排排的屋子看起来格外大气。
“莞娘有福啊。瞧瞧这七八间屋子,以后娶了儿媳妇都够住了。”
“莞娘果然是会过日子的,瞧瞧这梁上还挂着腊鸡腊肉呢。”众人看着那排肉,都咽了咽口水。
顿时就有妇人心思琢磨开了。
原先林氏也是想给长子说亲的,但言家好几房儿子,大房不受宠,长孙都跟几个小子挤在一屋。
谁敢把姑娘嫁过去?可现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