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物资回到年代(661)

作者:唐阿谣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在工期这段时间,三队扫盲班照常上课。

同时,这段时间里还落实了一些东西,比如学习用具之类的,公社那边会拨一部分款,孩子们的家长负责余下部分。

赵宏兵除了带来这些消息,同时还带来了两块钱,用以弥补从前司宁宁给孩子们买笔和本子的空缺。

还有一部分则是对司宁宁的奖励,奖励司宁宁不远千里从京市带来课外辅佐书籍,拓展孩子们的眼界见识。

这事儿赵宏兵采取公事公办的态度,司宁宁也就没有推辞,收了那两块钱,打算之后看看从别的途径丰富一下课堂,或者是课外活动什么的。

增加趣味,让孩子们喜欢上学,喜欢上课,减少抗拒心理,往往在学习和吸取知识方面,也会事半功倍。

各方都尽自己的努力朝同一个目标前行,生活或许平庸枯燥,却也是有意义的。

扩建扫盲班的工程在五月初展开,五月中彻底竣工。

后面还有搭建起来“宿舍”,选址依着扫盲班一侧,赵宏兵带人把那片儿的树都伐了,树根、木桩子也都挖了出来,竣工后的成品其实就是两间普普通通土砖房,空间还算宽阔,床铺是用土砖中空磨平搭建起来的,夏天凉快,冬天垫上被子也不会觉得透心凉。

最主要的是,因为住的都是半大的孩子,这样更节省空间,也能住下更多的人。

宿舍外面一角搭建了简易棚子和灶台,除了锅还没装上去以外,一些囤水的大瓮都是已经准备好的。

而且因为扫盲班原本就距离知青点不远,宿舍搭建起来,其实是距离知青点是更近的,这样一来,以后吃水什么的也能跟知青点那边的水井供上。

孩子们上课下课方便,身边有人烟,多上能帮着看顾点。

当然这只是附带,真正负责看顾孩子们的人,赵宏兵一直都在默不作声地观察衡量,琢磨着安排哪几个好。

经过统计,其他三队集结起来的孩子总共有二十三个,其中女孩六个,男孩十七个,年龄七岁到十二岁不等。

赵宏兵琢磨了一下,在这些孩子被送过来之前,就已经在队里都通过气了,比如队里的安保队一天巡逻多少次,最后一次是几点。

比如找知青谈过话,一边请徐淑华担任给孩子们做饭的活儿,一面又安排宋书瀚和李凌源轮流着去扫盲班男孩宿舍值班。

其实说白的就是带着铺盖过去,夜里跟孩子们一起睡大通铺,近身盯着,确保安全,也尽可能地避免年纪较大的孩子欺负年龄小的孩子。

女孩那边的屋儿则是安排了队上的两个年轻姑娘,就是之前跟司宁宁学培育菌种技术的金枝和桂花。

女孩人少,而且年龄相对来说,小孩居多,这俩姑娘一起过去有个伴儿,而且不光是盯着孩子们的安全,其实也负责照顾。

第367章 要是今年也不下雪

建房、晾房,到孩子们真正过来办理入学入住,时间已经是六月中上旬,彼时独属霍家的房子也已经到了封梁盖瓦的最后一步。

新房盖好,宽敞也气派,队里过来这边打量的叔伯也好,大嫂子小媳妇也好,没有一个不夸上几句,目露羡慕的。

霍朗原是想让司宁宁过去看看,见证一下的,奈何时间跟扫盲班那边冲撞了,司宁宁没来了。

赵家夫妻也跟越好了似的,一个在扫盲班那边,陪在司宁宁和蒋月身边,辅佐着跟前来的队长和家属一起拉扯,把各项事情都说明白之后,拿出本队的印章,让司宁宁写下条子收据,随后盖下印章。

另一个则是来到霍朗这边。

房子虽然已经建好,但是里面空荡荡的没有家具,而且地上碎砖头、烂瓦片之类的小零碎有不少。

霍朗胡乱把砖头碎瓦拢到一起,用铁锹把它们全部铲到门外一侧堆着。

这些东西他是不打算扔了,等过两天收拾出来,他把院里整整,到时候看着把那些碎砖烂瓦利用起来,在院里铺上一条小道。

免得以后下雨弄脏了司宁宁的鞋,也避免地面湿滑不慎摔倒。

霍朗收拾这些粗糙大件儿,陈莲米则负责清扫屋里各个角落的灰尘和糊在地上干石灰鼓包。

身旁没有别人,陈莲米一边清扫,一边跟霍朗唠叨:

“以前给你介绍,不说不要。好不容易有个你中意的,叫你抓紧点,你又说手里一个妥当的住处都没有,不好开口。”

“现在好了,房子也建成了。那你跟司知青的事儿,什么时候办?”

霍朗胳膊肘筋线鼓起,握紧铁锹把手用力插进碎瓦堆里,铲出一大铲子倒进一侧的筐里,他呵呵笑得爽朗,“这事儿不急,等我先收拾收拾,给屋里置办几个大件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