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婶子面面相觑,没有多说,就此和知青们分道扬镳,忙活自己的事儿去了。
她们一走,知青们围成小圈,“现在应该七点左右,午饭前在这里集合,有问题吗?”
“没问题!”
商量好集合时间,众人转身一哄而散。
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和任务,司宁宁昨晚睡前就表明了要办得事和大家不同路,因此分散之后,并没有人不识趣得黏上她,要和她同行。
“司知青!”
正为“落单”赶到庆幸,冷不丁听到有人喊她,司宁宁笑容一僵,转身回看,“怎么了?”
十几米开外,李凌源站在那里,“没事得咧,就是想告诉你,一个人不要去人少得地方,不安全。”
说着,李凌源看了一眼身侧,又补了一句,“这是莫老大让我说的咧。”
司宁宁先是一愣,目光跟着看向莫北,不看还好,这一看,莫北目光冷得可以杀死人了,哪里有半点“友爱”嘱咐的模样。
八成是李凌源看出他们之间得僵持,想缓解尴尬气氛才说的。
“我知道了,谢谢!”司宁宁一副我懂的表情,摆摆手背着筐小跑向前,只留给后面的人一道窈窕得背影。
看着司宁宁跑远,莫北收回目光,提膝在李凌源屁股上顶了一记。
第95章 供销社
“哎哟,你踹我做什么?”
莫北眸光冷淡,神情有一丝别扭,最终他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走。
李凌源急吼吼跟在后面,“是我会错意了吗?你刚刚一直看司知青,我还以为你是介个意思的咧?”
受不了李凌源的絮絮叨叨,莫北倏地驻足,他侧头居高临下的看向李凌源,眼神如千年冰窟中悬挂得冰锥一般,瞬间让李凌源住嘴,并且竖起一身鸡皮疙瘩。
李凌源当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他这次好像真的会错意了。
“废话真多。”
李凌源缩缩脖子,食指拇指在跟前一划拉,比划出拉拉链的动作。
……
镇子不大,整体路段呈现人字形,前后走个来回估摸也就四十分钟、一个小时这样。
供销社和国营饭店相邻,邮局和粮油站要稍微远些,一个在街头,一个在街尾。
和其他知青分开后,司宁宁跟着街上几个背筐的妇女身后去了供销社。
这年头,人们日常必需品多是从供销社购买,大件一点的东西,例如床单被褥、缝纫机、自行车等,则时需要去百货大楼购买。
一般镇百货大楼都不大,很大概率不会进电视机那种贵重的东西,进了也没人买,穷乡僻壤的小地方,大家都穷。
农村地界虽然穷,而镇和村儿还是有区别的。
像村儿里大多都是土坯房,镇里则要好上许多,砖瓦房是比较常见的。
供销社就是公正的二进砖瓦房,地里位置沿街,门口顶上拉了一条宽约20公分,长半米的红色横幅,上面印着“一切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
而门口两侧的墙壁上,则刷上了腰高的绿漆,上面写满了各种激奋人心的标语。
司宁宁跟在妇女身后进屋,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排挤得满满当当的货架,而后便是那一大长条充满年代陈旧气息的绿色玻璃柜台。
里面东西同样堆得满满当当,有司宁宁认识的,也有她不认识的。
正打量着,前头进来的几位妇女已经放下背筐,小心拎到玻璃柜台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小荷同志,你给瞅瞅,这是俺们上个月赞的鸡蛋,供销社收不?”
售货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长发扎成两根麻花辫坠在胸前,杏眼瓜子脸,长相秀气,属于小家碧玉的那种。
面对几位妇女问话,售货员笑容很和气,扒着筐看了一眼,道:“收的婶儿,鸡蛋供销社一直收,价都是固定价,但还是那句话,鸡蛋只能是当月的,放久了的不行。”
“小荷同志你放心,鸡蛋俺们每个月都送过来,赞的都是当月的,新鲜哩!”
“好,那我先给你们算一下。”售货员笑着点头,又冲司宁宁的方向喊了一声,“那位同志,你先看看,我这边忙完一会儿就来。”
凡是讲究一个先来后到,司宁宁不是那种刁钻的人,点头之后,自顾自躬身沿着玻璃柜打量。
这个年代十分特殊,家家户户养鸡不论公母,都不能超过三只,人且吃不饱肚子,哪有多余的粮食去喂鸡?
第96章 搞钱
家里的鸡一般都是散养,平时扒扒蚯蚓虫子什么的吃。
鸡不肥,下蛋也不勤,抛去家里特殊情况偶尔吃一个,大半个月能攒下十个鸡蛋就算是个稀缺事。
进供销社的妇女一共有四个,她们带来的鸡蛋加在一起有35个,司宁宁在旁边瞧得真切,供销社按照四分钱一个收,35个鸡蛋一共一块零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