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目前堪堪算是心动期,还不到真正心意互通的时候,说这些话很多余,而且也有点上赶着,司宁宁不喜欢,那也更不是她的作风。
收回目光,天太热了,司宁宁额头出了一层汗,细软的刘海被汗水打湿,或贴在额头皮肤,或粘成一小条,有点不舒服。
手掌贴在额头往上推了一把抹去汗渍,司宁宁推开门进屋把东西放下,再出来时手上已经拿上了脸盆,盆里还有一双劳保手套。
到井边打了一盆凉水洗脸散热,司宁宁带上手套开始忙活正事。
从旧屋角翻出来的木头桩子,之前不是躺在杂草堆里,就是半身被土坯砖掩埋,身上腐败得厉害,隐约还有被白蚁蛀过的痕迹。
司宁宁搬动时,上面掉下不少深褐色细碎得像虫子粪便一样的东西,但其实并不都是虫子的粪便,更多的是自然降解发酵的木头残渣,看起来埋汰,司宁宁也确实有些抵触和嫌弃,可她心里知道,这也意味着这些木头桩子上养分充足,很适合蘑菇菌群生长。
司宁宁把木头桩子搬到井边,就架在排水沟上方,从连脸盆捧出一些水捧淅淅沥沥地浇在木头桩子上。
井边从早到晚都能保持阴凉,而水沟平时排水,附近一圈湿度也比较大,哪怕夏季天热,水分蒸发得快,井边这块也比别的地方要好得多,而且因为是室外,通风之类的要求也能得到保证。
司宁宁觉得,这块简直就是实验培育蘑菇的风水宝地。
架好两块木头,司宁宁回屋拿柴刀和菌包,再出来时霍朗带着另外两大块木桩子过来。
见刚才放木桩的地方不见东西,霍朗问:“放哪儿去?”
“井边!”
两人一前一后往井边去,霍朗按照司宁宁的摆放安置剩余木桩,抬头见司宁宁用柴刀将木桩劈开细缝,就把长了白毛的稻草塞入缝隙之中,霍朗蹲着看了半晌,道:“那白毛看着就跟霉菌一样,能长出蘑菇来?”
司宁宁睁圆鹿眸,认真回答:“怎么不能?霉菌是菌,蘑菇也是菌,虽然霉菌不能吃,但是换个角度想,它们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都是差不多。”
都是在潮湿阴暗的地方才能长得更好。
霍朗搓了一把寸头,“我不懂这些,你看看除了木桩子还需要什么?我给你一道都处理了。”
“没了,我把菌种塞进去,之后就是等了……”司宁宁斟酌想了一下,道:“我这里还有富余的菌包,你要不要拿两个回去?不一定非要在这种木头桩子上种,也可以找阴凉的地方刨几条浅沟,把带菌种的稻草撒进去,再用潮湿的竹叶掺着土薄薄在面上撒一层就行。”
怕霍朗不能理解,司宁宁额外多解释了一句:“我在木桩上实验,是为了更好地观察蘑菇生长情况。”
霍朗听后点头,“行。”
“那你先帮我把剩下的木桩搬回来,我把菌包准备着,一会儿你搬完了好拿。”
“好。”
说着话霍朗起身,司宁宁跟他一道往知青点门前的开场走,语调带着浅浅温和的笑意道:“你以前总担心禾谷和早苗会疲懒,等菌包拿回去种上,你教教他们,回头让他们来动手打理。”
“你这个注意好。”霍朗低声道。
司宁宁仿佛得到夸奖,得意晃晃脖子,继续道:“等成功种出蘑菇,体会到了丰收和付出的喜悦,他们会生出成就感,以后遇上事第一反应会是努力尝试而不是打退堂鼓。如果失败,你也不要呵斥他们,多给两句鼓励和引导……”
霍朗转过头来看司宁宁,“告诉他们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失败就会有成功?”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总之耐心一点,小孩子这个年龄段很脆弱也很关键,不要打压他们的积极性。”司宁宁颔首认真道。
(本章完)
第226章 老师人选
霍朗点点头,赵宏兵给他透露过消息,以后司宁宁会担任孩子们的老师。
霍朗就想着,司宁宁这么说肯定有她的道理,而在教学方面,应该也有她特有的一套方式,所以即便不那么认同,霍朗也愿意配合,“我知道了,外面太阳大,你进屋去吧,一会儿菌包搁门槛上,我忙完自己拿。”
“嗯。”
司宁宁点点头,然而霍朗走后,她也没闲着。
拿出三个菌包,其中两个放在台阶阴凉处,另外一个,司宁宁扛着知青点的破锄头在门口秋千附近和屋后竹林里各自找地方种下一些,忙完撒上水回来,门口台阶上的菌包已经不见了。
应该是霍朗拿走了。
司宁宁擦去额头上汗,抖抖锄头上的碎土,进屋坐下刚喝一口水,蒋月他们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