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洵望着她被彩灯映照的侧脸,脚步微停顿了一下,似抿了一下嘴角。
孟锦绣恰好转过头来,迎上江洵的目光,从嘴里“咦”了一声,她叫道:“江少卿?”
孟锦绣和阿萝一起走过来,见江洵出现在这里,惊讶的多看了他两眼,问道:“江少卿也是来看乞巧楼的?”
江洵微一颔首:“是。那日听孟小娘子提起这乞巧楼来,某便有些好奇,故也来看看。”
跟在江洵身后那侍从听了,抬头瞧了瞧自家阿郎,又瞧瞧对面这位孟小娘子,目中闪过一抹狐疑。
孟锦绣听了江洵的话,朝他笑了起来:“儿也是因为好奇,如今看来,东市这乞巧楼确实名不虚传,好看的紧。”
见江洵点头称是,目光投向她手里放巧酥的袋子,孟锦绣将那一袋巧酥凌空晃了晃,笑吟吟的解释道:“这酥糖是今日雕瓜果赢来的彩头,不知是不是因为赢来的缘故,感觉吃起来格外香甜。”
江洵视线在那袋子上停留了一下,才又移开。
孟锦绣却心中一动,不知为何竟朝他开口问道:“儿尝着这酥糖味道极好,想来是东市内大糕点铺子做的,用料也干净,江少卿要不要尝一块?”
江洵略微犹豫了一瞬,然后点头:“好。”
孟锦绣笑吟吟的取了一块小鱼模样的酥糖递给他,江洵伸手接了,拿在手上看了一眼,就放入口中慢慢嚼着。
片刻后,他在侍从吃惊的目光中,淡淡称赞了一句:“滋味确实不错。”
嗯?
孟锦绣看着眼前这位“不喜甜腻”,却反而喜欢吃酥糖的江少卿,脸上露出一抹意外和惊喜的表情。竟然歪打正着,就这么发现了第四个标签,这算不算今日的意外之喜?
……
自七夕那天过后,天气渐渐变得凉爽起来。
这两日,孟锦绣才刚将那竹篾编的扇子收起来,不料气温又毫无预兆的再次回升,白日里日头灼烤着大地,将人晒的有气无力,树上的蝉鸣声倒是越发刺耳了。
孟锦绣一边在厨房里切着葱姜,一边感叹这“秋老虎”的威力,果真名不虚传。
第43章 仔姜焖鸭、银耳羹
因着这场“秋老虎”, 孟锦绣特意从城外订了一批鸭子,打算在食肆里新上一道仔姜闷鸭。
是以今日这鸭子一送过来,孟锦绣就将自己关进小厨房里, 一大清早便忙活起来。
自从阿风接手了切菜的活计之后,这段时间里, 孟锦绣觉得轻松了不少,将多余的时间都花在研究菜品上。
此时, 案板上摆着已经洗净砍成块的生鸭子, 孟锦绣自灶上起了一锅水, 将案板上的鸭块倒进锅里焯水。这焯水也有讲究, 必须将鸭块冷水下锅,等水开后撇去上面的浮沫, 去除鸭子上的腥味。
在鸭块焯水的同时, 又从旁边另起一只油锅, 鸭块一从滚水里捞出来, 便迅速下入锅中煎炒。随着孟锦绣利落的动作, 厨房里传来“呲啦”一阵响声。
鸭块接触到锅子里的油, 迅速遇热蜷缩、颜色由白转为漂亮的金黄色,待鸭块两面都煎成金黄,鸭油也被煎出, 在锅中发出悦耳的“呲啦”声,香味自锅中飘出来的同时,孟锦绣将整颗的蒜瓣和切好的仔姜加了进去。
这仔姜是提前两日泡好的,泡的时候在坛子中加糖和白醋,待放入新鲜姜之后, 再加入高度数的高粱酒封了,用时捞出来切厚片。
随着仔姜一加入锅中, 一股酸爽味道立马飘了出来,让人闻了不自觉地分泌口水。阿萝从厨房外伸进脑袋来,深深的吸了吸鼻子。
孟锦绣笑看她一眼,摆了摆手说道:“还不能吃呢,要再加水炖过才行。”
等阿萝一脸失望加期待的把头收了回去,孟锦绣拿过一小杯高度数的酒,沿锅壁浇下去,待那酒香被锅气一蒸腾,厨房中便更香了一倍,之后再调入盐、清酱汁和水加盖炖过,等汤汁收掉一半是,加入早已准备好的茱萸酱,最后再勾上薄芡。这忙活了一个早上的仔姜闷鸭,终于出锅了。
趁着上午食客还没有来,孟锦绣、阿萝和阿风围坐在桌案旁,先试吃这新菜品。
阿萝夹了一筷子,迫不及待的放进嘴里,然后就由衷的称赞道:“太香了。”
孟锦绣夹了一筷子鸭块,先放在眼前看了看,见上面酱汁裹着鸭块,色泽酱红油亮,先满意的点了点头,这道仔姜焖鸭,从卖相上来看很是不错。
孟锦绣这样想着,将鸭块放入口中,一股酸甜爽脆又夹杂着辛辣的滋味,瞬间充斥在舌尖,那脆爽开胃的味道唤醒了味蕾,让人一口吃下去便疯狂分泌口水,忍不住的要吃第二口、第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