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萝朝前面那条河指指问道:“小娘子,过了前面那河,咱们就到渔村了吧?”
孟锦绣顺着阿萝指的方向望一眼,见这条河果然宽阔,河里的水流也湍急,多半是因着前几日一直下雨,河水丰沛的原因。
孟锦绣想到这里,又抬头望望烈日炎炎的天空,不像要下雨的样子,这才稍微放心。
她点点头说道:“应该是的,让车夫过桥的时候慢些,若是发现有什么不妥,立刻调头回去。”
阿萝“哎”了一声,自去吩咐车夫。
等这车顺利的过了桥,孟锦绣才松了一口气,她看一眼面前规模不大的渔村,下车打听那送鱼的少年郎住处,等打听清楚了,让车夫稍等她们一下,带着阿萝朝村子里走去。
那名送鱼的少年郎叫阿松,见到孟锦绣和阿萝出现,惊得连忙迎了上来,将二人请进家中。
阿松家并不是很大,家里面除了一位年迈的阿婆,还有两个弟妹。
听孟锦绣问起这两日没去送河鲜的事情,阿松不好意思的说道:“因着前几日一直下雨,家里的渔船坏了,如今还没完全修好,倒是让孟小娘子惦记了。”
孟锦绣见他一脸内疚,笑着摇摇头说道:“这倒是无妨。只是食肆习惯了小郎君隔三岔五送鱼过来,如今乍一断了货源,仓促之间不好找下家,又听说今年恐有水患,不知是否波及到了渔村。两厢担忧之下,索性亲自来看一眼。”
阿松听着孟锦绣这样说,心中感激。
他说道:“前几日那一连几场大雨确实是吓人,不光我家,村子里不少人家的渔船都因为这个坏了。幸好大雨及时停了,若是再这么个下法,不出两天等水蓄满河道,那个时候,恐怕真会生水患。”
孟锦绣和阿萝对视了一眼,都点点头说幸亏雨停的及时。
孟锦绣又说既然渔船坏了,多等几日也无妨,又同阿松商量,可否今后长期给食肆送河鲜。阿松听了自然是同意,欢欢喜喜的点头应承了。
说话间,外头的天色却突然起了变化,天空明眼可见的暗了下来,开始星星点点的飘起了细雨。
阿松“咦”了一声,惊讶的朝外头看看,纳罕道:“怎得又下雨了?”
孟锦绣瞧着这天色不好,心里涌上一股不祥的预感。
就听阿萝从耳边小声说道:“小娘子,咱们快些回去吧。”
孟锦绣点了一下头,今日要谈的事情都已经谈完了,原本也是要回去的。
孟锦绣起身同阿松告别,将带来的糕点和胶牙饧分给他家中弟妹,又交待这胶牙饧毕竟是用糖做的,切莫一下子吃太多,吃坏了牙齿反倒不好。阿松小心翼翼的接过来,听了连忙点头。
就这么几句话的工夫,外头那雨点开始变大,从淅淅沥沥的小雨一下子转成了中雨,而且有再变大的趋势。孟锦绣不敢再耽搁,忙拉着阿萝出去寻找那车夫。
车夫见到下雨,就近找了个雨棚躲雨。此时见孟锦绣二人急匆匆的走回来,他擦擦额头上的雨水,摇摇头说道:“孟小娘子,咱们来时那桥长而窄,这会子雨这样大,若是强行过桥,车极容易出危险。况村前头这段路被大雨冲的泥泞,实在是不好走。”
阿萝惊的睁大眼睛看那车夫:“那现在怎么办?”
车夫叹气:“未料到天气变得这样快,只能等雨小了再说。”
孟锦绣轻握一下手心,她朝周围看了一眼,见地面被雨水这样一冲刷,果然变得泥泞,也知道车夫说的没错。这么大的雨,若是坚持上路,恐怕才是最危险的。
她朝车夫说了句“知道了”,然后又转身回了阿松家里,将车夫的话转述了一遍。
阿松听说孟锦绣三人暂时回不去,心里面自责不已。
他说道:“早知如此,该让小娘子早些回去的。”
孟锦绣摇了摇头:“就算是早就回去,多半也会被雨阻在半途中,还不如现在这样。”
她见此时已经临近中午,这一屋子人又都饿着,干脆向阿松问了厨房的位置,转身去了厨房中做饭。
虽然阿松家的渔船坏了,但毕竟临着水面,打捞些杂鱼还是容易的。果然,孟锦绣一掀开水缸,就在里面看见了不少手掌长短的杂鱼。
这些鱼的品种很杂,都是渔民们惯常吃的,所以孟锦绣干脆捞出来五六条,一起放进锅里酱焖。
除此之外,见到厨房里还有不少鸡蛋,孟锦绣想着阿松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孩童,于是捡出几枚蛋来,打算做一道赛螃蟹。
赛螃蟹虽然名字里有螃蟹,但实际上却是用蛋和鱼肉做成的,里面并没有蟹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