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锦绣朝阿风点点头,思及后院确实需要人盯着,带阿萝回了后院里。
后院中,工匠们依照孟锦绣的想法,正将那小路仔细又清理过一遍,碎石杂草皆丢掉,丈量了尺寸,又搬来新的砖瓦。
除此之外,那花圃子还有些收尾工作,因着下雨也耽搁了。
这两厢事情凑到了一处,后院里面叮叮当当的,十分的忙碌。
阿萝想着今早小娘子起得早,推她进屋去休息,说自己在这里盯着就行了。
孟锦绣笑笑,当真回了屋子躺下休息,却没有困意,她从床上躺了一会,见睡不着,索性又起身出了屋子。
见阿萝正盯着工匠们搬东西,以防他们不注意,将地面和院墙磕了碰了,十分的仔细。
孟锦绣朝阿萝那边看看,见真的用不上自己,索性抬脚进了厨房里面,开始捣腾起吃食来。
前段时间天气转暖之后,孟锦绣用糯米自制了些米酒,放了这两日,已经可以用了。
孟锦绣的酒量不是很好,但是很喜欢米酒的香味。况且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并不是很高,口味上偏甜,用来做甜品最是合适。
孟锦绣掀开一坛酿好的米酒,先将鼻子凑上去闻了闻,脸上露出满意之色。她将用滚水烫过的勺子伸进坛子中,舀了两大勺子糯米,又倒了些酒出来,仍将坛子原样封好。
这舀出来的米酒,便可以加水煮了,做酒酿小圆子。
孟锦绣将糯米粉加水揉成团,搓成长条之后,再对折几次,切成方形的小剂子,将这些指腹大小的剂子搓圆,变成了一个个圆润可爱的小圆子。
将这小圆子放入锅中煮熟,捞出来乘到凉水里面镇着。灶上另烧一锅水,将米酒搅散之后放进去,略煮开散去酒气,便可以打入一个生鸡蛋,再倒入小圆子,离火盛出来。
这一锅清甜滑嫩的酒酿小圆子,就做好了。
孟锦绣端着大碗离开厨房,阿风和阿萝已经循着甜味走了过来。
阿萝好奇的探头看了看:“小娘子,这里面是什么吃食?”
孟锦绣笑笑:“是酒酿小圆子,虽然里面有酒,但吃着甜味更多些,况且是吃不醉的。”
孟锦绣将这大碗放到长足桌上,瞧阿萝和阿风眼馋的模样,先盛出两碗来递给二人,第三碗才给自己。
这酒酿小圆子入口清甜,糯米圆子软糯,蛋花滑嫩,伴随着米酒的醇香沁入口齿间,吃在胃里面十分熨帖。
孟锦绣坐在高凳上面,一口一口悠闲的吃着。
阿风吃完一碗,就连忙回去继续看着前头。阿萝则又给自己盛了一碗,笑嘻嘻的坐在孟锦绣身边,吃的津津有味。
当江洵来的时候,孟锦绣和阿萝两人都在吃第二碗,因着这酒酿小圆子孟锦绣做了一大锅,所以片刻之后,江洵便也吃上了这香甜可口的甜品。
阿萝见江少卿来了,连忙离了桌子,继续去后院看着工匠们干活。
江洵见阿萝跑走了,挨着孟锦绣坐下来,他用勺子舀了一口这酒酿小圆子,感觉软糯爽口,不由自主的扬起唇角。然后就一口接一口吃的,看孟锦绣吃完了,还自然而然的接过碗来,又替她盛了小半碗。
江洵将视线转向孟锦绣,体贴劝道:“待会儿就到中午了,这东西虽然好吃,但也少吃些吧。”
孟锦绣将自己那碗酒酿小圆子接过来,虽然知道江洵这话说的没错,但仍不服气的圆起眼睛看他:“不用你管。”
江洵看着孟锦绣这如同狸猫般对自己伸爪呲牙的样子,既宠溺又无奈的笑笑,低声唤她:“阿锦,你知道我不能不管的。”
孟锦绣被他这样一叫,脸上立马发烫了起来。
她连忙将视线收回去,整个人埋头吃那酒酿小圆子,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总觉得今日这酒酿的酒劲格外大些。
江洵见孟锦绣低着头不理自己,也不着恼,一口一个“阿锦”的唤着,开始对她说些自己的日常琐事,又说今日在大理寺中的行程,又提起明日下午,要跟老师进宫面圣云云。
孟锦绣听他提起大理寺卿,不禁又想起他那日,说求大理寺卿让圣人给他们二人赐婚的话来,手心紧张的出汗。
好在,江洵只说了些日常行程之类的事情,并没有再提起央圣人赐婚。
孟锦绣这才放下心来,她胡乱点一下头,等将手里的勺子放下,抬起脸来的时候,却正对上江洵那含笑看着她的眼眸。
孟锦绣顿了一下,假装平静的问他:“江少卿看我做什么?”
江洵开口:“阿锦,你刚才看起来似有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