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贵妃娘娘只想当咸鱼+番外(290)

荣太后右手磨搓着桌案上的半份丹书铁券,“大邕开朝之初,太祖皇帝大封有功之臣,并铸造八块丹书铁券,铁券一分为二,一份由皇室保存,一份赐予同太祖皇帝出生入死的重臣,以保这些臣子的后代,世代安宁荣华。可初代功臣的后代,却不见得都是忠君爱国之辈,许多家族因参与谋逆造反、党派争斗被抄家削族,铁券也就收了回来。余下的家族,虽未犯错,可一代不如一代,已然边缘化又落寞,铁券却还死死保留着,以求来日,”荣太后叹气,“如今老永清伯将丹书铁券亲自奉出来,还是大邕开朝以来的头一例。虽说也是为了避祸,可于情于理,皇室都不得不答应。”

知晓其中缘由,齐贵妃足足沉默了许久。

“今日吕氏入宫,也是为着这事来的?”

荣太后颔首,“淑妃和白嫔都不是没规矩的人,能叫淑妃气得将人赶出来,怕是那吕氏今日说了不中听的话。”

一旁才回来的沁芳闻言就低声开了口,“奴婢方才打听了些内情,那永清伯夫人仗着是伯府的人,在关雎宫很是以长辈自居,对淑妃有不敬之处。后来说道让淑妃帮衬沈家女时,提及宫中三年无子嗣的事情,白嫔正巧进关雎宫时听了,一时气坏了,又不知吕氏身份,这才……”

“这吕氏当真大胆!”说什么无嗣,不止是讥讽了顾青昭,这是将整个后宫都给说了一番。

荣太后闻言也蹙眉不已。

皎月匆匆进殿来,禀报道:“太后,眼下白嫔就在慈安宫外呢,说是来请罪。”

“可要请白嫔进来?”沁芳问。

“不必了。”无故责打命妇,自然不是小事,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叫「不知者不罪」。太后淡淡道:“你去告诉白嫔,既是她起先不知永清伯身份,也是情有可原,只是罚还是要罚的,叫她回宫抄写女戒去吧。”

太后想了想,“此事就由淑妃监管。”

这话一出,皎月略一挑眉,她压了压嘴角的笑,福身:“是。”

让淑妃娘娘监管白嫔受罚?

那不就等同没罚吗?

太后看向沁芳,“此事也不小,你亲自出宫替哀家走一趟,给永清伯夫人送一贴伤药。另外,再捎上一卷礼记。”

“礼记?”齐渺不解。

沁芳正色,“宫规森严,即便是永清伯府老夫人还在世入了宫,也要先向淑妃娘娘见国礼,再由淑妃娘娘后行家礼的。淑妃虽是永清伯的外孙女,可也是我大邕的淑妃,又是皇子生母,岂容一个小小的伯夫人如此不敬?永清伯夫人如此举止,可见不熟悉大邕礼法。”

闻言,齐渺恍然大悟,“是该如此。”

她最恨吕氏这样不知轻重的人了。

慈安宫外头,皎月带着太后的口谕见了白嫔。

白嫔一听太后给她的惩戒,险些没笑出声来,她极辛苦地才挤出一丝懊恼来,“臣妾这就回宫去自省。”

正午时分,永清伯府。

因着当家主母吕氏的伤势,内宅里好一阵鸡飞狗跳。

“贱蹄子!你手轻些!”永清伯夫人脸颊已然肿红彤彤一片,上药的侍女是个新来的,叫她好一通责骂。

“夫人恕罪!”一屋子的侍女都战战兢兢。

“滚!”吕氏大怒,一个杯子摔出去,正好砸在来人的脚边。

第224章 太后赏赐

“母亲,这是顾青昭下的手?”沈娇匆忙上前来,一见吕氏脸上的伤,满腔的怒火骤然就升腾起来,“她竟敢这样放肆!”

话语极尽愤怒,还掺杂了几分羞恼。

“不是淑妃,是朝云宫的白嫔。”一旁的侍女义愤填膺地解释着,“都说淑妃与白嫔交好,显见是一丘之貉。”

“母亲你好歹是命妇!太后娘娘也不管吗?”沈娇不理解,“母亲离开关雎宫后没去寿安宫找太后要说法吗?”

不提这个还好,一说吕氏更是脸上无光。

她离开关雎宫的时候,仪态不整,她怎好再去寿安宫受旁人讥笑?这才只好先回来了。

“明儿一早,我就入宫!”

沈娇颔首,“这样也好,明日我陪母亲一同入宫去,与顾青昭当面对峙!”

吕氏十分欣慰,“总算我没白疼你。”

母女俩正说着话,珠帘微晃,一侍女匆匆进门来,“夫人,二姑娘,宫里来人了!说给夫人送东西呢。”

吕氏身边的贴身侍女便大喜:“想来是太后娘娘知晓淑妃行径后,特地送赏来弥补呢。”

沈娇特地问了一句,“来的是谁?”

“是慈安宫荣太后身边的掌殿女官沁芳姑姑!”来禀报的侍女脸上洋溢着喜色,“听闻沁芳姑姑是太后娘娘的陪嫁,在宫中,就是陛下都要给三分薄面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