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话若叫王美人听见,可要气疯了。”顾青昭啧啧出声。
“我管她作甚。”唐昀可没闲工夫去理会一个美人。
顾青昭挑眉,“可如今陛下把方氏贬斥了,之前的计划可就落空了。”她都算好了,以为唐昀只会口头惩戒方氏两句,没想到还是给降位了。
“你才封妃,若是她一个宝林挑衅你了我还不闻不问,那你日后哪里竖得起威严来?”唐昀理所应当地说着,“一个方氏而已,岂能因为她舍本逐末?没了她,还有其他的人可以用。”
顾青昭没说话,虽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采女,可再要一个这样身份合适的人,只怕难了,若是不察,可能还会打草惊蛇。
顾青昭心情有些复杂,毕竟唐昀这算是为了她把这颗好棋子给埋了。
她琢磨了许久,“陛下,不如这样……”
几日后,慈安宫。
荣太后笑语嫣然,“昨儿一大早,陛下就去了寿安宫,可见你劝说得不错。”
不管如何,前朝因着这事,能少议论景安帝一些。
“陛下晓得娘娘的意思,也不愿叫您失望。”顾青昭坐得端正,笑着说道。
“嗐,哀家能做什么呀,不过是希望后头都能和睦些罢了。”
荣太后这话很是自谦,她一个嫡太后,面对李太后的挑衅还能这般安排,为了皇室安宁将私人恩怨都埋了下去,若说不是为了唐昀,不是为了大邕,都说不过去。
“娘娘思虑深远,说起来,臣妾还未谢过娘娘呢,若非娘娘相助,臣妾举步维艰。”
尚食局那账目,正是太后给她的。
第163章 林太嫔
顾青昭起身,给太后重新行了大礼。
“你这孩子,也是太过感恩。哀家只不过做了该做的事情罢了。”话虽这样说,可顾青昭这样重恩,太后很是欣慰。
这足以说明,她没看错人不是?
日头渐移,两人正说着话,沁芳轻脚进殿来,禀报:“太后,林太嫔来了。”
“快请。”太后脸上浮了喜意,笑眯眯对顾青昭道:“林太嫔算是我在宫中为数不多能推心置腹之人,正好你也见见。”
顾青昭乖乖颔首。
自打先帝故去后,大多嫔妃搬去了行宫颐养天年,这位林太嫔家世不错,膝下又教养着两位公主,故而仍居于皇宫之中。
没一会,珠帘微动,一宫装贵妇人缓缓而入,见了太后就眉开眼笑起来,“久不见太后,今日来慈安宫讨杯酒喝。”
“你这妮子,今儿个是什么大日子,你就来蹭我的酒。”太后很是开怀地笑着。
两人说话间,顾青昭已然从绣花墩上起身,盈盈福身,“太嫔娘娘万安。”
本来依着位份,太嫔是不及妃位的。但大邕虽重君臣之礼,更重孝道,是以顾青昭先得向长辈问礼。
但林太嫔也没敢直直就受了,忙去扶她,喜意洋洋的,“瞧这天赐般的容色,想来是新晋的良妃罢?还这般懂事,难怪陛下喜欢呢。”
顾青昭起身了,这才仔细看清这人的样貌来。
鹅蛋脸新月眉,单看面相,比太后要年轻许多,约莫三十出头的模样,眉眼间凌肃之态还未褪去,慈祥之韵亦未生出,可见在先帝朝里,也不是个任人揉捏的角色。
最要紧的是,她在太后跟前不必行礼,足见与太后,当真交情甚笃。
“我正想着是哪个嫔妃陪着太后,叫太后还没见着我就喜上眉梢了,眼下见着这么个天仙般的人儿,也就豁然开朗了。”林太嫔亲昵地拉着顾青昭,分明是头一回见面,却像是熟识多年的一般,“瞧着你不过二十出头罢?”
“回娘娘的话,臣妾今岁刚满二十。”顾青昭自认脸皮子不薄,可对上这位太嫔,还是甘拜下风,索性就任由她拉着,大大方方回话。
林太嫔见状更是喜欢,更是握紧了她的手,笑着对太后道:“福卉和福安过了端午,也就十七了,说起来也差不了良妃几岁呢。”
福卉和福安正是如今仍待字闺中的两位长公主(皇帝的姐妹或皇帝的嫡出长女称长公主)。
“可不是。”太后面色慈蔼,招呼着两人坐下,“别一来就站着,坐。”
林太嫔自是坐了与太后相隔一个小炕桌的另一侧,“这不是前几日听万老太妃说起淮阳王要纳妃的事情,料想不日宫中要有宴席,这才特来寻酒喝。”
“你耳朵倒是灵光得很。”太后笑眯着眼,“还说淮阳王呢,我倒是惦记着两位长公主,也是到了适婚的年纪了。原本福安前年就该订了亲的,只是碍于先帝病重,耽搁下来了,眼下孝期已过,该办办还得办。”
“可不是,我也正愁这事呢。庐陵那边多次来信,话里话外都是探口风的意思。”林太嫔轻叹一声,即便再爽朗的人,遇到子女的婚事上来,总是要落些愁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