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贵妃娘娘只想当咸鱼+番外(170)

“母后风里雨里几十年,面对的都是大场合,从未有过差错。单这份心性,就很叫人难望其项背了。”自然了,懿德太子是那个例外。

“听闻娘娘少时便名动京城,是闻名遐迩的帝京娇?”她抬首问唐昀,双眸里好似跳跃着火花,亮眼得很。

唐昀看她只差把「敬仰」两个字写在脸上了,忍不住想笑,还是一边给她涂着药膏,一边任劳任怨地给她解释,“母后出身晋国公府荣氏一族,琴棋书画百般精通,还未及笄,便被皇祖父定为了储君妃。而那时,大邕的储君根本还没定下来。”

顾青昭惊得嘴巴微微张大。

也就是说,当时不管哪位皇子成了储君,她都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妃!

这足可见皇室对她的认可。

“母后嫁入东宫那年,不过十五。那时皇祖母病重,好多事情就落在了她的肩膀上,又正逢冬至祭祖这样的国之重礼,朝野内外都等着看母后出错,可母后愣是一个人撑住了,没叫出一丁点差错。因着这个,皇祖父对先帝都更信重了几分。”

古来都是妇凭夫贵,可荣太后却凭着自个儿的能耐,叫夫君受益。这样的魄力,远非常人能及。

顾青昭从前也听过荣太后的事迹,可传闻要么就是夸张到不可信,要么就是含糊不清逻辑不顺。如今听了唐昀这般娓娓道来,她却又觉得,百姓口中交口称赞的荣太后,一直就是那个模样。

该贤惠庄重时比谁都雍容华贵,可又能于细微之处通晓人理,通透得不像话。

虽非男子,却比男子还要有气魄几分。

唐昀给她涂完了药,坐直了身子,感慨道:“皇祖父曾断言,若母后是男子,定是辅佐储君开辟盛世之良臣。”

此言颇重,可顾青昭却不觉夸张。

她想:要是荣太后出生在皇家,又是个男儿……那还有长治帝什么事儿?

她轻叹,可惜了。

正无限怅慨着呢,一只大手就罩在了头顶揉了揉她的头发,只听唐昀笑着道:“你都叹多少回了,再叹下去,都成老妈子了。”

顾青昭囧。

唐昀笑着把她鬓边的碎发绕到耳后去,“母后的本事大着呢,你平日里多去走走,能学个七八成,就够你受益终身了。”

顾青昭重重点头,头一次开始羡慕起齐渺来。

无关家世和其他,只是因为她有荣太后这样一个姨母。

但也只是这么想想罢了,顾夫人亦是极好的。

她和青影长这么大,没有被纵容得娇惯成性,也没有被母亲时时教导以幼时的不幸来约束她们,她们姐妹俩的童年,还是极为不错的。

第133章 李美人

翌日天晴,顾青昭照样也做了吃食往寿安宫走一趟。

“主子何必去寿安宫呢,李太后那性子,着实……”绯紫跟在肩撵边上走着,想起上回李太后的不待见来,忍不住忧心忡忡,“着实不太好相与。”

她家主子去,只怕要受了欺负。

“两宫太后,哪里都得罪不得。”一旁的沈临开口,“该送的,两边便都得有。否则落在旁人眼里,那可就意味不同了。”

新帝对待两位太后有亲疏之分,可该有的礼节,无一不同。

顾青昭又是最得宠的那个,若是她都偏了,有心人只怕还会觉得是唐昀的意思,未免引起些不必要的麻烦。

只是些许小事,可也至关重要。

“话虽如此,可若等会子太后不让咱们进去可如何是好?”

“那有什么要紧,关雎宫该做的都做了,就不怕别人说闲话。”眼下这光景,场面上过得去便好了。难道她还能真祈求李太后像对待李美人那样倾心相待?

与此同时,寿安宫内,李美人正伺候李太后用膳。

可今日李太后心情甚是烦躁,连筷子都没动,偌大的寿安宫安静得不行,底下侍女们个个埋着头,不敢说话。

“这鲈鱼是谁做的?瞧着就清汤寡水的,这是做给谁吃的?”憋得久了,她突然发难,侍女们皆被吓得手一哆嗦。

李美人倒是习惯了她拿别人撒气的毛病,不慌不忙叫人将那鲈鱼端远了,温声细语:“晨起的吃食要清淡些,这鲈鱼,清蒸来也最是入味,最是美容养颜了。姑母若不喜欢,这儿还有醋溜排骨,各样小食,姑母想吃哪个?婉儿给姑母呈来。”

“罢了。”李太后起身,一口没吃离席。

李美人赶忙过来扶她,劝慰着:“婉儿晓得姑母是为堂兄的事情烦忧。但心里再不高兴,也不能不吃东西呀。还有什么是比您的身子更重要的呢?”

李太后轻拍着她的手,“婉儿啊你不懂,李氏一族的兴旺,比什么都来得要紧。哀家好不容易坐上了太后的位子,你堂伯父也成了国公,可你堂兄。作为世子却没有丝毫官职在身,这传出去,李氏一族还怎么做人呢。”说着她带了十足的怨,“可偏偏陛下胳膊肘往外拐,宁肯给荣殷吏部侍郎之位,却不肯给你堂兄一个傍身的官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