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番外(927)

这时候,高辉的心里,已经隐隐有些后悔了。

来之前,卫昇还问过他,要不要把《老校园》下一季继续放在这边做。

当时他还觉得一直在晚杜乡拍摄,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非常委婉地拒绝了。

卫昇见他不想做,也没勉强他,转头就给自家经纪人兼老板打了个电话,让周明星替他去跟瓜瓜视频谈一下,他们要自己投资一档新综艺。

现在……高辉只想穿越回几个小时前,狠狠抽自己两巴掌,然后紧紧握住卫总的手。

啥也不说了,卫总您就说怎么干吧,我肯定全听你的。

什么?电视台不允许?没关系,老子辞职不干了,你们公司还缺不缺导演?

可现在,一切都晚了。

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能把县里一把手和一把手都困在一个会议室里,开了将近三个小时的会议,这项目十有八九,肯定是个能影响到全县经济发展走向的大项目啊!

他到底错过了什么?

o(╥﹏╥)o

会议室里,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县里对“百亿产业”这个香甜的诱饵屈服了。

决定先拿出距离晚杜乡最近的两所废弃校园做试点,不过,县领导也不好忽悠,知道这个项目很赚钱,县里不想把这两块地直接卖给卫昇,而是想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入股。

卫昇也痛快地答应了。

他还怕县里不入股呢。

入股才好,大家都坐到了一条船上,想必以后万一项目遇到什么困难,县里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个项目死掉吧?

到时候该贷款贷款,该安抚群众,县里也一定会让乡镇做好安抚工作的。

从小跟着胡姥爷,跟一帮退休老干部们下棋钓鱼,卫昇学到最多的,就是老干部们为人处世的智慧。

他不怕跟政府合伙做生意,因为国情就是如此,只有政府参与的项目,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政策倾斜。卫昇倒不是为了占公家的便宜,主要是这么操作,项目后期推进的时候,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就比如说现在,初步确定了县里也要参与项目投资之后,一把手立刻指派专人入驻项目筹备组,负责指导卫昇的人,做好这个项目的立项和前期筹备工作。

卫昇了然。这就是要帮他们做好项目包装,申请各种政策扶持和专项补贴了吧?这种事情,他们团队的人也不是不会做,但自己做,和县里主动帮他们做,那区别可就太大了。

企业想要申请到政策支持和各种专项补贴,先不说前期各种资料的准备过程令人头大了,就算全部资料齐全,要和其他项目竞争,要打通各个环节,最后可能还要掰头一下各自的人脉背景……前期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最后能不能申请到还两说呢。

可要是县里亲自出马,给自己投资的项目拉政策抢补贴,根本就用不着他们的人出手好吗?这方面,人家才是专业的。

毕竟规则都是他们自己制定的,咳~这就跟网上一个段子里的知名获奖作文一样,《我的市长爷爷》,标题一出,就稳赢了呀。

丁淼淼真是大开眼界!

她觉得,就算拿不到卫总给她的5%的股份,这个“学费”也交的太值了!

不是她埋汰自己爸妈,就是她自己家的公司,她一个一代刚进公司,人家也未必会教自己这样的干货。

再说了,没看到电视台的人都被赶出去了吗?

她要不是卫总临时提拔的“特助”,这会儿肯定也和摄像小哥一样,在隔壁房间坐冷板凳呢。

卫昇也趁机提出了自己的困难。

要想复制“晚杜模式”,最难的不是资金,也不是管理,而是当地的风土人情。

说实话,卫昇最开始没想过要复制晚杜乡这种模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从没见过像晚杜这样的地方,老百姓穷归穷,但穷得非常理直气壮,特别的坦然!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只要在老家饿不死,就能安稳躺平。

反正进城打工,去掉吃住之类的花销,每年也存不到多少钱,留在老家种地,虽然也攒不到几个钱,但人舒坦啊。

卫昇有时候就在想,是不是就是这幅“全员躺平”的悠闲画风,才让来晚杜旅游的游客们流连忘返,来了一次就想来第一次。

因为在这里,游客们完全不用担心会被当地老百姓宰客。

放心,他们懒得想那些花样繁多的理由去宰客。

不但不宰客,有时候看到游客实在太多了,全家人都累的半死,他们甚至还会关门休息两天……

晚杜夜市临时管理处就接到过这样一个奇葩的投诉,投诉人是镇上一个卖烧饼的大姐。

原来,自从晚杜夜市火了之后,网友们就挖掘出了很多新鲜的玩法,最新的旅游攻略“隐藏地图”之一,就是去镇上寻找一个胖乎乎喜欢穿花衬衫的烧饼大姐,先在大姐家花五块钱买一兜刚出炉的芝麻烧饼。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