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俊当时就无语了。
为什么呀?
乡里要是真能引进什么旅游项目,把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了,那乡亲们不都跟着一起发家致富了吗?
这一点,卫昇倒是觉得挺能理解老乡们的。
面对廖乡长带着苦笑的解释,卫昇点了点头:“换位思考一下,其实也能理解老乡们的摆烂心理。”
“廖乡长您想想这几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我猜想,咱们晚杜乡,肯定也有很多老百姓家里,当初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去读书考大学吧?”
“可全家人努力种地打工,好不容易供出了一个大学生,到底有没有光宗耀祖,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呢?”
“我猜测,这里面,可能一千个大学生,也未必有一个真能在大城市出人头地,把全家人都接到城里去享福的吧?”
“如果换成是我们,发现无论怎么努力,最后的结果,还是自己的孩子在大城市打工,挣的钱可能还不够养活自己,而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得到的却只是一副浑身是病的身体,甚至还有外债,您想想,如果是您的话,您还愿意努力吗?”
老乡们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全家人努力脱贫致富,供孩子读书,花光家里所有的钱,结果发现孩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要和他们一样去送外卖、送快递、去工地搬砖,那这中间几十年的努力,岂不都白费了?
还不如就从现在佛系躺平,留在老家种地养猪,赚的钱够自己吃喝,反正孩子九年义务教育也花不了多少钱,大不了供到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挣钱嘛。
没有“大学生”这个名头压在身上,想去哪上班,就去哪上班,要是运气好,遇到一个愿意带自己的老师傅,学一门好手艺,兴许挣的比大学生还多呢。
听完卫昇的话,廖志俊整个人都不好了。
怪不得!
他就说这几年镇上的空房子怎么越来越多。
前些年还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安心学习,妈妈们都不出门打工了,到镇上租房子陪读。
这两年陪读的家长越来越少,这房子可不就空出来了?
连孩子读书都不上心了,乡里还能指望他们努力拼搏搞钱吗?
等等!
“卫总您不是说,很看好咱们晚杜乡的旅游产业吗?”
他很想说既然乡亲们都躺平了,那卫昇来他们这投资旅游产业,岂不是要血亏?
但一想到自己的职务,廖志俊又把后半句话给咽进肚子里了。
不能说。
说了,万一卫昇跑了咋办?
第342章 咱这新景区,主打的就……
卫昇还真没打算跑路。
实际上,他还挺欣赏,或者说挺支持晚杜乡的乡亲们集体摆烂躺平的。
因为他要在晚杜乡打造的旅游项目,就是主打“摆烂文学”的呀。
听完他这番“豪言壮语”,廖志俊差点晕过去。
这世道是怎么了?
摆烂也能发展成一个旅游产业吗?
“怎么不能呢?廖乡长,您也看到了,现在不光是年轻人,很多中年人、老年人都开始摆烂了,大家出门旅游,也不是奔着什么著名旅游景点打卡去的,说白了,就是换个地方继续躺平耍手机嘛。”
“既然如此,那咱们为什么不能把晚杜乡这种躺平文化发扬光大呢?独躺平不如众躺平呀。”
廖志俊神色复杂地叹息了一声,坚强地宣扬正能量:“卫总,咱们还是得适当宣传一些积极正面的文化思想的……”
卫昇转了转眼珠子,熟练地给廖志俊洗脑:
“对对对!廖乡长您提醒得对,咱们对外宣传肯定是不能直接说咱们晚杜乡是什么‘摆烂之乡’的,最好是搞个噱头,咱们打造一个宜居康养小镇嘛,主打的就是一个慢生活!”
卫昇这么一说,廖志俊这心里就舒服多了。
就是这样嘛,慢生活,康养小镇,一听就是很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至于什么“摆烂之乡”,那可都是网友说的,官方坚决不承认!
卫昇嘿嘿一笑,心想你们官方宣传你们的,到时候我让人搞个自媒体,再号召全网的旅游博主来打卡“摆烂之乡”,体验全城人都在摆烂的新奇之旅,岂不是全国独一份的快乐?
老乡们不愿意奋斗,想要在家里躺平?
这都不是问题。
《神农道》第一季和第二季,不是还刷下去很多失学少年吗?
卫昇之前就让人把这些落榜的选手都登记下来了,这些少年有的是严重偏科,有的是确实不喜欢读书,或者没有读书的天赋,但都是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孩子,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这不是巧了吗?
晚杜乡的乡亲们不愿意参加工作,镇上可以提供平台,引进外来人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