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话题的核心,N市瞬间陷入了一场舆论风波。
幸好,当地政府早有准备,其实,早在答应节目组到黄柏村拍摄的那天起,他们就在着手准备事件发酵后的官方回应了。
很快,N市对外发布了一份长达数千字的情况说明。
在这份说明里,N市系统梳理了近十年来,他们对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刻反思,以及坚持不懈地关停重度污染企业,斥巨资治理被污染的土壤、水源、河道等,并且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农药污染、噪声污染这些领域取得的成果。
一个个详细到小数点后三位数的数据,宣誓了N市治理环境污染、捍卫百姓健康的决心。
看完这份说明,无数愤怒声讨的网友沉默了。
这件事情该怪到N市政府头上吗?不!这是时代留下的伤疤。那个年代,老百姓穷的都快疯了,好不容易看到一个赚钱的希望,哪怕是重度污染企业,当年为了争取让这些企业在当地开厂,地方政府也打破了头的去争取。
没钱的时候,为了不被饿死,污染就成了不被考虑的次要因素。
现在大家吃饱肚子了,能回过头来,把当初让他们吃饱肚子的带头人打死吗?
既然所有人都有错,那么,就从他们这一代开始,终结这个错误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模式。谢谢
第123章
第一期节目引发热议,几天后,《重走扶贫路》黄柏村系列第二集 播出,刚一开播,就直接冲上了同时段综艺节目热播榜第一!
汪群的对家们都快恨死他了。
打死他们都不明白,这个名字土里土气,连一个像样的顶流明星都请不到的二线地方台扶贫类节目,怎么就有这么多人追着看呢?
尤其是在他们这样的业内人士眼里,《重走扶贫路》这类节目,非但丝毫没有娱乐性,画面也很让人心里不舒服,听说都被人举报过好多回了,广电总局怎么就不把这种整天传播负能量的节目给下架呢?
周末的晚上,就应该看一些轻松愉悦的综艺节目呀,为什么你们都跑去看这种土掉渣的扶贫节目?
对此,《重走扶贫路》的铁杆粉丝们表示:节目土不土我不管,反正最后结局爽到了就行。
第二集 ,看到一辆辆大巴车、搬家的大货车驶入黄柏村,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帮助村民把行李搬上车,观众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黄康和黄婶出现了,听到黄康那番忘恩负义的话,观众们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冲进去给他两个大耳刮子!
然后,他们就看到温柔沉默的黄婶,扬起胳膊,狠狠给了黄康一个大嘴巴子,脸都打歪了啊!
黄婶威武!干得漂亮!
愤怒的观众瞬间就被这一巴掌给安抚住了,评论区也都是给黄婶点赞的,这种狼心狗肺的玩意儿,生下来就是讨债的,还不赶紧丢了?他想留在黄柏村,那就把老宅留给他啊,看这个黄康敢不敢在村里住下去。
汪群真是越发喜欢给观众们表演打脸戏码了。
他居然没有拆掉留在黄柏村的那几个摄像头!
于是,在车队载着乡亲们离开黄柏村之后,透过节目组留下的摄像头,观众们看到,这个刚才还很嚣张的黄康,甚至都没敢在家里过夜,车队前脚刚走,后脚这货就跟逃命似的离开了黄柏村。
“我特么真想锤爆这货的狗头啊!他也知道留在村里就是等死啊?居然还好意思让他妈留在村里?”
“幸亏黄婶醒悟过来了,不然继续跟这种白眼狼儿子住在一起,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
紧接着,节目镜头转向了东乡镇。
看到东乡镇几乎全员出动,拿出各家的好酒好菜招待黄柏村村民的一幕,泪点低的观众已经忍不住泪目了。
此时,节目画面一转,突然来了一段跨越时空的互动。
画面的前半段,是七年前,N省对口帮扶郎山人民脱贫致富的新闻报道记录。
后半段,是七年后的今天,已经成功脱贫的东乡镇,乡亲们换上待客的新衣裳,敲锣打鼓,毫不犹豫地接纳了来自N省的老乡们。
这段跨越时空的美妙缘分,简直太治愈了,不光观众看了感动,第二天,各大媒体也纷纷转发了这段单独剪辑出来的视频。
大爱有声,必有回响。
N省用不求回报的、无私的大爱,一步步扶持郎山人民,走出了世世代代都甩不脱的贫穷和落后。
郎山人民也同样用不求回报的爱,敞开胸怀,接纳了无家可归的黄柏村村民。
怎么会无家可归呢?郎山就是你们的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