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两人失笑摇头。
如果真有财运在身上,当年也不会接到时柯书童求助。能走到今日,时柯凭得何止是运气,更是他的实力!
然而细细思索之后,彭文泽“啧”了一声,小声道,“咱这师弟可能还真有财运在身上。”
许青崖端着茶的手一顿,思量一番,竟是真的同意彭文泽这论点。
远的不说,就说此次太子殿下远征。
彭文泽小声道,“小国送来的赔偿,大多进了户部,尚书一天三遍对着账本笑得瘆人,昨日有人对错账,尚书居然没罚人去抄写账簿,可见心情大好!”
许青崖回想时柯自从赴任以来做的事,地方上发生的改变,轻声叹道,“岁寒是挂心民生的人。”
只可惜身体不好,他二人久居京中,只能从信中窥得一二。
时柯本人报喜不报忧,即便是忧事也被他说得活像是小事一桩。若非是唐子溪写信来,他二人还被蒙在鼓中,当即回信说教一番。
许青崖还托人寻了一支炮制好的百年老参捎带过去。他家势大,家中可谓是世家大族,同样有传世的东西,像是这种老参也仅有两只。
如他二人这种关注时柯的人尚有许多,特别是时柯目前治下的人,尤以嘉和城知县秦霄为最。
时柯这上司走了,再来一个万一改了安排,导致陛下怪罪,他找谁顶锅、不是,他找谁给陛下一个说法啊!
时柯:“……”
作者有话说:
心脏撑不住了,先休息了,诸位晚安~
第135章 述职
时柯无言, 临走前又给秦霄和负责此事的官员上了一课,因这事,出发的日子一推再推。路上耽搁许久, 竟在开春后才抵达京城。
先是带人在城外驿站暂做休整,未料待他沐浴更衣后竟有人来见。
他瞥一眼天色和桌上烛火,心下思量。
暮色时分前来拜访一位刚从边关返回京城的布政使,显然不是个好主意, 不管对他亦是对来访者而言。
眼下摆在他面前的还有另一个问题,来访者何人?
“大人?”
时柯搁置纸笔,随口问道, “可问了是哪个回京的大人?”
驿卒忙笑答, “这位大人是骑马打北边来的, 身边跟了两个小大人,说您一听就知道是谁来了。”
他神色未动,不是回京的说明并非是外放回来述职的, 这会儿打北边来的无非是从京城出来的。天色已晚,城门早已落钥,若非身负重命,怎会冒着生命危险于此刻出城?所以人是宫里出来的。
宫中熟悉的人, 除了张总管就只有张成, 前者身居高位不宜出宫,后者在这几年中已然成了内定的内务府总管,有太多视线注意,同样不易出城。
一时之间, 竟不知来人是谁。
时柯起身, 弹了弹身上的灰尘, 对驿卒道, “既是熟人相邀,自当赴会。”
来人果真是张成,身后跟着两个小太监,见了时柯未语先笑,“张成见过时布政使。”
时柯顿时有数,张成提及的事儿应当不好说,算私事儿也算公事,所以才有这番做派。
面上无奈,哪儿能真让人行礼,抬手止住,“张大人多礼,还请入内一叙。”
等人入内,留两个小太监在门口候着。门一关上,张成顿时换了一副脸面。
“时大人,您可是回来了。”张成半是惊喜半是抱怨道,“京中一叙过了多年,山高水远的,竟然要这会儿才见着。”
时柯面色安然,端起茶盏等人抱怨完才问为何如此匆忙,可是有要事寻他?
张成边抱怨边琢磨时柯脸色,三年外放,位高权重,果然养人,曾经情绪外放的时大人也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他竟是瞧不出时柯如何看法。
话音一转,随即凑到时柯跟前低声道,“陛下口谕。”
他一把攥住时柯小臂,没让人行礼,小声又急促地道,“事关重大,路上不便通信,便让咱家来寻你一趟。”
以他二人的过往交情和时柯现如今的地位,来这一趟自当是无碍,即便是落在有心人眼中,也会以为张成为了边关商队前去寻时柯。
毕竟张成可是下一任内务府总管,有点捞油水的路子他自然是要凑上去。
“布政使时柯路途劳累,旧疾复发,特许于家修养些许时日。”
时柯:?
朝堂最近并未有人弹劾他,边关商队审查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进去许多朝堂重臣的商队,他没得罪谁啊,怎么又避风头?
时柯选择性遗忘被他坑得倾家荡产还不得不赔笑跟他合伙做生意的那些人。
念完燕文帝口谕,又盯着眼前的地板多嘴一句,“那叛臣贼子已伏首被诛。”
言毕,张成紧紧闭嘴,握着时柯手臂的那只手稳稳收了回来,唯独他自己知道身后冷汗浸湿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