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明又问她,“饱了么,还吃不?”
云竹摇摇头,“差不多了,不吃了,撤下去吧。”
春月带着人麻利的撤了饭桌,换了茶水点心来。
夫妻俩在树荫下听着蝉鸣,肚子里的孩子动了动,似是翻了个身,两人察觉到了,相视而笑。
此情此景,颇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坐了一会,馒头跑了一会,一脸高兴的样子。
云竹问,“怎么啦?跑的这么快。”
馒头笑着指指他来的方向,“那边有几个孩子,我想跟他们一起玩,行不行?”
云竹笑说:“那怎么不行,只是要小心些,没人看着不许下河知道吗?”
馒头应下,“娘我知道了,那我去啦!”
小孩风风火火的来,又风风火火的走,跟从前小大人的样子半点不一样。
顾清明说:“家里只他一个,到底是有些寂寞了。”
云竹轻拍肚子,“等这个出来就好了,不拘是弟弟还是妹妹都甩给他带,看他还寂寞不寂寞。”
顾清明捏捏她半边脸,“你呀。”
两人在这坐的也没意思,且云竹担心儿子,便起身说要过去看看。
“只远远的瞧一瞧,不打扰他玩。”
“行,我陪你去。”
夫妻俩没叫春月秋月跟着,也没叫庄头陪着,就随便逛逛。
走了没多远,瞧见馒头和几个农家小子在打核桃。
一个小子爬上树上上边摇,两个小子在下边捡,边捡还边提醒馒头。
“小少爷你站远一点,别打着你,可疼呢。”
馒头没难为自己,就老实在边上捡了几个,也挺高兴。
云竹瞧着他这样,跟顾清明说:“还不傻。”
打了核桃,几个孩子就换了阵地,馒头跟他们慢慢跑远了。
夫妻俩瞧了一会,也逛自己的去了。
方才的来的时候,他们只瞧见农田青青,景象美好,可这会看到了在田里忙活的佃户,才惊觉真相远没有想象中的好。
佃户本来在田里弯着腰忙碌,不知是谁眼尖瞧见了他们俩,吆喝一声。
一时间所有人放下锄头农活,来给他们磕头。
顾清明叫了起,很快跟云竹离开了。
云竹沉默一会,“方才近前来的还好,藏在田里不出来的,我依稀瞧着身上穿的都是破破烂烂的。”
顾清明去过不少庄子,道:“这边还是好的呢,起码穿戴齐整了,旁的地方……”
干重活磨料子,他们哪舍得呢?不若直接磨在身上,皮肉烂了再长,时间长了有了茧子就不怕磨了。
云竹随手扯了根半人高的草茎,有些烦躁。
“又是这样的开局,就没个富裕的地方。”
顾清明却摇头,“非也非也。”
云竹问他,“怎么说,难不成幽州比崇州富裕?我瞧着可不像。”
偏偏顾清明给她个肯定的答案。
“幽州可比崇州富裕的多,要不然曹泽等人怎么会来这地方镀金呢?”
云竹懂了。
富裕是富裕,不过只在上层流通罢了,苦的是百姓。
第416章 收好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云竹莫名想起了这句话,不愧是千古名句,短短数字,高度概括了百姓的生活状况。
她对幽州的情况好奇起来,叫顾清明给她讲讲。
顾清明一手揽着她的腰,一手抓着她的手,带她往回走。
“日头升起来了,咱们回去坐着再说,别在外头晒了,免得回头你又说自己变黑了。”
今儿运动量已经超标了,两人原路折回去。
庄子里供主家休憩的房子挺大,进门是一条青石板路,院子里栽种了葡萄,葡萄架子下有石桌石凳。
接着就是面阔三间的主屋,带着侧间,东西各有厢房,另外还有供主人家带来的下人们住的角屋。
配置齐全,外表看上去也鲜亮,看着不像上了年头的,顶多近几年盖的,或是翻了新。
云竹和顾清明住正屋,馒头则住在东厢房。
进了门就有一股子熟悉感,屋里头的陈设拜访跟家里极为相似。
云竹歪在榻上,从小几上拿起杯子,里头正是她近日爱喝的茶水。
她看着拿掸子在床上掸灰的春月,夸她。
“咱们春月真是愈发能干了,这才多大功夫就收拾的这般妥帖,是个顶顶贤惠的人,往后谁要娶了你可有福了。”
这话一出,春月立时脸红,羞涩的紧,连喊夫人的声音都小了。
引得顾清明侧目,笑说:“了不得,看着春月心里是有人了。”
云竹好奇,放下茶杯招她过来,“好姑娘,来跟我说说,心里的是哪个呀?”
春月跟她好几年了,是个挺好的姑娘。
如今年纪差不多了,她要是真有喜欢的人,云竹不会当恶人硬留她,给点嫁妆嫁出去,也不枉她们主仆一场。